逆袭人生,母子情深。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既有母与子相携共同创造传奇的情深似海,也有对运动员赛后境遇的关怀与诘问。
■ 钟玲
人世间,踉踉跄跄、跌跌撞撞的人们,都能拥有一双会飞的翅膀吗?不一定,但我相信,美好的人,可以。
在刚刚结束的东京残奥会上,中国残奥军团以96金、60银、51铜共207枚奖牌的成绩,高居金牌榜、奖牌榜第一位。这是每一个残奥运动员的努力为祖国带来的荣光,他们的奋勇拼搏书写的奥林匹克的传奇。恰逢其时,一部讲述残奥冠军苏桦伟人生故事的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在全国公映。影片由尹志文导演, 吴君如、张继聪、梁仲恒主演,根据残奥冠军苏桦伟的真人真事改编。
因患黄疸病导致脑痉挛的苏桦伟,无法正常站立行走,4岁时还只能“躲”在母亲苏妈的背上。在苏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一点点地学会了站立、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奔跑。14岁时,他被残障田径队选中,为香港出征,夺得残奥会冠军,此后他又多次夺得残奥会冠军并打破了世界纪录。
这是一个励志传奇。
一个残疾人,要付出比正常人多几倍的努力,才可以笑傲那个属于他的“江湖”,才可以踏上那个众生之巅。难以想象的艰辛,从影片的起点开始,就在牵扯着我的思绪。
很少停歇的背景音乐,过于煽情,每一次成功时的振臂欢呼,过于喧闹。是的,影片的前半部分,并没有依赖各种生活细节,去还原苏桦伟的幼时不幸与年少时光,而是几乎变成了苏桦伟各个高光时刻的拼接——第一次独自站立,第一次扶着栏杆行走,第一次被妈妈发现跑步快的天赋,第一次被教练发现他的潜能,第一次在残奥会的赛场冲到终点拿到生命中的第一枚金牌……一次次训练,一次次迎风奔跑,苏桦伟从那个妈妈背上的小男孩儿,变成了少年、青年,变成了赛场上的王者。
的确很感人。
第一次远离家人的少年,戴着助听器站在万众瞩目的残奥赛场,带着教练与家人的殷切期望拼命奔向终点的那个瞬间,泪眼朦胧的何止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们。
只是,这种没有悬念与惊喜的逆袭,有一种程式化的平平无奇,走的依旧是传统励志电影的套路。就像是,一个故事你早就知道了结果,而过程就是等待着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的跳跃。而近景、特写的画面不断切换、转场,甚至让人的大脑来不及去接收“信息”,就又被填充了新的“内容”。
直到,转折点的出现。
因父亲伤病入院,苏桦伟暂时停止了运动员生涯,转而去做快递员维持家中生计。这便是收获鲜花、掌声的背后残酷的现实:残疾运动员即使拿到残奥冠军,与底层普通人的生活也没什么两样,奖金寥寥、津贴寥寥。无论是多热爱的理想都只能为现实生活让路,尽管,那时候,他的状态正值巅峰。
这场家庭变故,让前半场过于迅速的节奏渐渐放缓,缺少细节铺垫、情感刻画的剧情走向了生活化,由一个个奇迹叠加起来的塑“神”过程也转向融合生活细节与内心世界为角色注入灵魂的塑“人”——
梦想与面包难以兼得。
为了让放弃梦想的苏桦伟重拾热爱的运动,参加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苏妈只能为他接下一个又一个广告,可这占用了苏桦伟的训练时间,母子二人因此发生矛盾。一边是苏妈担心退役后儿子生存艰难,为未来焦虑不安;一边是苏桦伟随着年龄增长体能的下降,如何克服自己的短板找回状态的忧心忡忡。
相对热血、励志镜头一波又一波的前半场,影片后半场的氛围是低迷的,被生活的困顿、爱而不得的忧伤、无法突破自身极限的痛苦所左右。
于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高光时刻只是调味的“前菜”,后半场,苏桦伟无法走出的生存困境,才是“主菜”。
经过一番铺陈衬垫、蓄势増情,仿佛进入低气压世界的氛围,一直延续到影片中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赛场:接连在100米和400米的比赛中失利,苏桦伟压力很大,陷入迷茫。
苏妈的出现,让他重拾信心,最终,在男子200米-T36的决赛中,苏桦伟以24秒65的速度夺得金牌,同时也打破了该项目残奥会的世界纪录。
被压抑许久的沉重心情,在瞬间爆发。影片也在此时戛然而止。奇怪的是,我没有一点突兀的感觉,仿佛所有的情绪堆积,都只为等他这一刻“王者归来”。
没有再给人多余的回味那一瞬间的机会,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狂奔着的真实的苏桦伟,在画面中出现了。
已被影片中的苏桦伟打动到泪流满面的我,才猛然想起这只是一次完美的复刻。他训练时的一次次奔跑,他举起手庆祝胜利的那一幕,都与现实场景如出一辙。故事里,现实中,那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面对生活的艰难险阻去坦然面对的勇气,也是相同的。
在《妈妈的神奇小子》之前,今年公映的电影中,与跑步有关的体育励志题材电影已有两部,是郑凯主演的《超越》与王砚辉主演的《了不起的老爸》,一个聚焦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一个关注对跑步与命运持不同态度的父子,演绎了父爱与向阳而生。而《妈妈的神奇小子》,更像是两部电影的结合体,既有母与子相携共同创造传奇的情深似海,也有对运动员赛后境遇的关怀与诘问。
影片里的苏妈曾三次问过苏桦伟同一个问题:“小明为什么跑得比火车快?”
第一次,苏妈自己笑着回答,是玩具车。
第二次,是苏桦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小明跑得真的比火车快。
第三次,苏桦伟说,因为小明有个神奇的妈妈。
这是母子之间情感的递进与进阶。也是在那些必须要共同面对的无奈与不确定未来的背后,他们互相理解对方,支持对方,爱护对方,才获得的和解。
影片中的苏妈由吴君如扮演,很多时候,她总让我想起另一部由她主演的电影《岁月神偷》,这两部电影也确有相似之处:都是一个中国香港的底层平民家庭,一对以希望为信念支撑自己努力生活的夫妇,一大一小隔着许多年轮的两个亲兄弟,虽然贫穷,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岁月神偷》里的哥哥,身患绝症而离去,后来弟弟成长为他爱的哥哥的模样。而《妈妈的神奇小子》里,苏桦伟重病,是外公与母亲倾家荡产也要救治的坚持,让他活了下来。不同的是,《岁月神偷》是一家人的守望相助,《妈妈的神奇小子》则是母亲与儿子的爱与被爱,他们两个人的共同成就。不同风格的影片中,两个不同的妈妈,有着一样善良的本质,一样催泪,一样真诚。
逆袭人生,母子情深,两条线交织下的《妈妈的神奇小子》有时灰暗,有时明亮。明亮的一面,是苏桦伟与母亲共同努力为自己改变命运的传奇人生,灰暗的一面,是那些避不开的现实困境:赛场上的荣光背后,还有无处安放的未来。褪掉那些光环,现在的苏桦伟在刘德华的公司里做一名文员,离开了自己曾热爱的运动,虽然他至今仍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但我愿意相信,这一切总有一天会改变,如同赛场上的苏桦伟,拥有一双会飞的翅膀,就像是闪电穿过乌云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