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美·看点 PDF版下载

版面: 美·看点

土豆先生与黎明日落


    9月4日在上海音乐厅举办的音乐会“黎明日落”,只是鞠小夫开启不久的演奏生涯的一个“插部”——将妈妈雷淑容写在《土豆先生,弹琴了》一书里的琴童生活和今后注定艰辛与不凡的职业生涯勾连起来的一场音乐会。

    ■ 吴玫

    新乐季即将开启之前,上海音乐厅推出了一款套票“法拉卡”。我是奔着小提琴演奏家宁峰和钢琴演奏家陈萨去的,没想到此卡的第一场音乐会竟然是鞠小夫钢琴独奏音乐会。收到名为“黎明日落”音乐会电子票时,我心想,这大概就是缘分吧。

    喜欢读翻译小说同时又喜欢古典音乐的读者,大概遇到过一位名叫雷淑容的女士。这位翻译过R.J.帕拉西奥的《奇迹男孩》、盖尔·月山的《武士花园》、艾佩诗《小月熊历险记》、吉纳维芙·赫斯比《我的第一本钢琴启蒙书》的译者,还是焦元溥创作的《游艺黑白——世界钢琴家访谈录》的责任编辑。

    从1999年到2019年,焦元溥用20年遍访了世界各大钢琴家后,写成了四卷本的《游艺黑白——世界钢琴家访问录》。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与钢琴家的对谈,回顾了古典音乐特别是钢琴音乐的发展史,以及职业生涯对钢琴家人生的影响。没有八卦,只有对音乐的思考与理解,所以读完《游艺黑白》,我觉得焦元溥的访谈录写得既流光溢彩又佶屈聱牙,没有一定的音乐修养根本没法成为它的责任编辑。打那以后,雷淑容这个名字在我的记忆档案里,除了是用中文很好地还原了英语励志小说《奇迹男孩》的译者外,还是一位古典音乐的深度爱好者。

    那以后不久,我去书店闲逛时被一本书的书名吸引了,便拿起《土豆先生,弹琴了》。一看封面上作者的名字,居然是雷淑容,就赶紧翻到勒口察看此书作者是不是我知道的那位女士,果然,雷淑容不仅是译者和出版人,她还是琴童鞠小夫的妈妈。

    《土豆先生,弹琴了》出版时,鞠小夫还在茱莉亚音乐学院就读。现在,年轻的钢琴家已成功地在世界各地举办了多场音乐会,“黎明日落”只是他开启不久的演奏生涯的一个“插部”——将妈妈雷淑容写在书里的琴童生活和今后注定艰辛与不凡的职业生涯勾连起来的一场音乐会。

    “会选择德彪西和舒曼的作品,因为他们是我最热爱的两位作曲家”,音乐会前鞠小夫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回答:“艺术是疯狂的,这一特点在德彪西和舒曼的音乐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音乐内省、疯狂,充满激情又富有哲理”,所以,《黎明日落》的上半场,演奏的曲目是德彪西的《前奏曲集第二册》。

    接触过古典音乐的乐迷,大概都会记得德彪西这位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的代表作,比如《大海》《牧神午后》《月光》等,而常被影视剧选用的钢琴曲《阿拉伯风格》,更让我们觉得德彪西的音乐犹如光影那样在轻盈地流动。如此对位他的《前奏曲集第二册》,我们会听到,音乐中依然飘逸着朦胧的迷雾,只是,以12个神秘故事汇聚成的《前奏曲集第二册》有着诱人深思的哲理——德彪西的晚期作品果然抹上了岁月留给作曲家的痕迹。一个“00后”钢琴演奏家要弹奏德彪西的晚期作品,鞠小夫拆解得了音符里的密码吗?他的现场表现告诉我们,对于极度喜欢的作曲家,鞠小夫在练习德彪西的作品时下过什么样的功夫。

    音乐会下半场的主打曲目,当然是舒曼的作品。拿到节目单时我就感到很好奇:既然选择了德彪西的晚期作品,面对舒曼时,鞠小夫何以选择了他在28岁那年完成的《童年情景》?天妒英才,舒曼只活了46年,饶是这样,《童年情景》也是舒曼创作生涯中的早年作品,而鞠小夫于9月4日在上海音乐厅演绎的版本,也让我们分享到了作曲家写在音符里的童趣和纯真。那么,将音乐会定名为“黎明日落”,是否也在暗扣刚刚走过少年时期的鞠小夫,渴望靠拢成熟的德彪西的同时,也无比留恋着被舒曼写进作品里的“童年情景”?于是,紧接着《童年情景》,鞠小夫奉献给乐迷的是舒曼的《第三钢琴奏鸣曲》。这首作品,舒曼创作于1836年,是一首演奏难度颇高的浪漫派作品。刚过20岁的鞠小夫,没有通过这首作品来炫技,而是让我们听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错位带给他的痛楚。

    这何尝不是鞠小夫在琴童生涯里感受最多的一种情绪!“小夫的学琴经历并不比别的孩子更特别。他不是音乐天才,既没有咄咄逼人的音乐才华,也不具备非音乐不可的坚定性和迫切性,从4岁到12岁之间,普通孩子学习器乐所遇到的问题,他几乎都遇到过,常常为要不要每天练琴,练多久琴而烦恼,也曾经在学琴和学业之间摇摆矛盾。12岁才决定做钢琴家,在这个行业里,已经算很晚了。回过头去看,似乎正是因为如此,无意中给他保留了足够的准备时间——换句话说,也给了家长充分的时间,因为这8年,恰好是家庭教育能够有所作为,可以影响甚至渗透、塑造、决定孩子未来的黄金时间”,雷淑容写在《土豆先生,弹琴了》后记里的这段话,印证了徘徊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琴童鞠小夫的情绪主线,也透露给这本书的读者,所谓陪伴成长,家长到底应该怎么陪怎么伴。

    可惜的是,当晚带着孩子走进上海音乐厅聆听《黎明日落——鞠小夫钢琴独奏音乐会》的家长,多半没有读过《土豆先生,弹琴了》。他们把孩子带进音乐厅感受钢琴演奏家鞠小夫的高光时刻时,却没有想到,更应该分享给孩子的,是雷淑容写在书里的琴童成长记。

    好在,音乐会是以鞠小夫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校友、华人爵士钢琴家阿布的钢琴曲《三首素描》开场的。但凡阅读过音乐会提供的节目单,我们就能知道阿布这首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鞠小夫的诗——是的,除了弹奏钢琴,鞠小夫还喜欢写诗,并于2019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在寻找春天遗骸的路上》。阿布感动于诗集中的《无名泪水》《课题》和《备忘录》等三首诗,用音乐谱写了自己的“读后感”。

    那么,感动过阿布的诗行,能不能打动我们呢?

    音乐明朗,鲜艳又美丽

    我饥不择食

    云朵如心境毫无定势

    幸福不再,铃铛逐渐响起

    宽慰苦行人

    万物凋零,唯有伤痕伫立

    ——(《无名泪水之二》)

    诗歌的色彩,与舒曼的《第三钢琴奏鸣曲》那么合拍!据说,将钢琴独奏音乐会定名为“黎明日落”,就是受启发于鞠小夫的诗。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