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创·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乡村振兴

真心付出收获多


    ■ 员军强

    前不久的一天,走在县城的街道上,忽然听到一声熟悉而亲切的称呼——“员书记”,我停下脚步,回头张望,一个老年男子走过来,紧紧握住我的手说:“你走了这么久,也不回来看看我们!”

    老年男子是我在王道一村驻村扶贫时的帮扶对象,名叫孟都仓。老孟共有3个子女,都已结婚成家,老两口和老三一起过,老三在县城打工,家里的5亩桃园就全由老孟和老伴管理。老两口都患有慢性病,每年看病要花不少钱,加上前些年为给儿子娶媳妇欠下的债,生活很拮据,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享受国家产业扶持资金政策和健康扶贫政策,2016年脱了贫。

    2017年9月,我来到王道一村担任第一书记。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孟都仓的情景。那一天,孟都仓正在砍伐果园里的桃树,满是皱纹的脸上泛着晶莹的汗珠。在交谈中得知,他家的3亩桃树栽了三年,刚刚挂果,但因为品种的原因,不但果型差,口感也有些苦涩,卖不出去。他准备把桃树全部砍掉,种植其他品种。看着这片桃园和掉落在地上的桃子,孟都仓脸色灰暗。

    我心中也很不是滋味,如果把桃树都砍了,老孟几年的心血就白费了,还得投入资金新买果树苗,如果再见不了成效,还有可能返贫。我连忙劝阻他:“先别砍!我是学园艺的,品种的问题应该可以解决,我帮你想想办法。”

    我想起在镇里一次产业培训会上认识的一位驻村第一书记,他家果园里也种了桃树,结出的桃子红里泛着白,吃起来香甜脆口,品种一定不错。我给他打电话咨询。他说:“想提升桃树的品质,可以嫁接优质品种,两年就能结果。我父亲是果树种植能手,可以帮帮忙。”

    我喜出望出,放下电话就来到老孟家,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他。第二天我就开车和把那位第一书记的父亲接到村里,给老孟家的桃园“把脉”,并开出了“药方”——在老桃树上嫁接新品种“串串红”。他还给老孟上了一堂种植技术课,打消了老孟的种种疑虑。老孟又看到了希望。

    老孟家的桃树嫁接成功后,经过两年辛勤管理,今年7月进入初果期,结出的果子不仅好看而且味道好。在桃子采摘季,我通过抖音直播帮忙他家销售,还组织村里的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村干部、包村干部以及帮扶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线下帮忙销售。几经努力,老孟家的桃子全部售出,收入了2万元。他家不但还了部分债务,还购置了一台三轮车和一台小型旋耕机。

    ……

    今年7月中旬,我结束了5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回到原单位上班,但心里一直挂念着我包联的村庄和帮扶过的村民。老孟告诉我,他现在身体差了,果园交给小儿子管理,他现在跟着大儿子住在县城,准备享享福。他热情地邀请我有空到他们家去坐一坐。

    看着老孟远去的身影,我心里不由得感慨,驻村扶贫5年,虽然很辛苦,付出不少,但收获多多。我深切感受到,群众的感情是那么的朴实,只要你真心对他们好,为他们办实事,他们就会把你当亲人。

    (作者曾任陕西省华阴市华山镇王道一村驻村第一书记)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