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PDF版下载

版面: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弘扬劳模精神,用劳动托起中国梦


    全国劳模、沈阳鼓风集团副总工程师姜妍(右)在工作中。(来源:央视网)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富东燕

    16次表彰大会,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超3万多人次……建党百年,一个个劳动模范犹如闪亮的坐标,他们坚守岗位、初心不改,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追梦路上,用自己的奋斗故事诠释着劳模精神。

    什么是劳动模范?什么是劳模精神?

    1950年9月25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召开。毛泽东同志在会上称赞英雄模范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从大庆油田竖起的高塔到中华大地上奔驰的高铁,从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到企业厂矿、科研院所……每个时代、每个领域都有一群领跑者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的名字就叫作劳动模范,他们用自己永无止境的奋斗托举起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梦想和希望,他们身上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革命、建设时期,他们无私奉献、团结苦干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

    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的历史时期,劳动模范就是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做出突出贡献,备受人民尊敬。

    时间回溯到80年前,在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敌人的围堵封锁,边区军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他们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艰苦创业,创造了陕北变江南的南泥湾奇迹;

    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为前线将士筹粮草、运弹药、摊煎饼、做军鞋,凝聚起支援解放战争的磅礴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一切百废待兴,一批批劳动者怀着“翻身做主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

    作为第一批北大荒开垦者中的一员,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用青春诠释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她的形象作为原型被印在第三套人民币上,广为流传;陕西省国营第一棉纺织厂细纱洗车工赵梦桃,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并在陕西省全面推广,在短暂的一生中,赵梦桃创造了“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的“梦桃精神”;

    为了甩掉新中国贫油的帽子,“铁人”王进喜发出号召,“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普通淘粪工人时传祥,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一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北京百货大楼收货员张秉贵,苦练一把就能抓准分量的“一抓准”和张嘴就能报价的“一口清”绝活儿……

    “戴花要戴大红花,听话要听党的话……”这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歌曾激励过那个年代的许多人争戴大红花。这些戴着大红花、忘我拼搏的人们向世人表明:劳动最伟大、劳模最光荣。在那个时代,劳动模范以无私奉献、团结苦干的精神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中,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集中精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劳动观念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950年,新中国第一次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主要对象来自工业、农业和军队等行业,共有464人获此殊荣。自此,党和国家先后召开了16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超过3万人次。

    改革开放时期,他们锐意进取、业务精湛

    劳动托起中国梦。

    1978年,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各行各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广大劳动群众不仅继续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更是在开拓创新、苦干实干中创造了无数的中国奇迹。

    他们业务精湛——

    产业工人许振超,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成为中国港口领先世界的生动例证;

    肝胆外科大师胡孟超,创造了中国肝胆外科的无数个第一,亲手为上万名患者解除病痛,自从拿起手术刀就一直保持着年均200台的手术量,90多岁依然活跃在手术台上。

    他们锐意进取——

    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数十年如一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

    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曾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怀着一腔爱国热情返回祖国,担任母校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他不计得失、只争朝夕,带领科研团队辛勤奉献、顽强攻关,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技术卓越——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也让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一直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陆建新是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37年来,他像钉子一样“钉”在建筑施工行业最前线,参与承建国内7幢百层高楼中的4幢,带领团队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推向世界一流水平,被誉为“中国楼王”。

    ……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唱响时代最强音。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快速发展,无数劳动模范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品格和崇高精神,坚守信念、追求梦想,立足岗位、发挥才干,为祖国发展和人民幸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

    走进新时代,他们争创一流、勇攀高峰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进入新时代,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用智慧和汗水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谱写了“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痴迷火箭40年的崔蕴,三尺铣台写传奇的韩利萍,以匠人之心铸航天重器的王曙群……202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6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东风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一代代航天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薪火相传中创造辉煌业绩。

    高凤林,多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为“北斗”组网、“嫦娥”落月作出突出贡献;顾秋亮,把载人潜水器组装精密度做到“丝”级,助力“蛟龙”入海;周永和,精准吊装拼接4450块反射面板单元,只为“天眼”与星空对话……大国重器惊艳亮相,离不开夜以继日的实干、持续不断的钻研、追求极致的努力。

    自去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毫不退缩逆行武汉,全力以赴抢救病人、保障火神山雷神山用电安全、加速开展疫苗科研攻关……在各条战线,他们以硬核的担当和崇高的品质,坚守岗位、携手战“疫”,在应对危机中升华民族精神。

    带着乡亲养羊致富的“女羊倌”寇启芳,重返家乡任村干部、带领乡亲投身旅游产业的村党支部书记罗传周,大力发展“稻渔共养”新型种养模式的张明勤,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领头雁”范朱林……在2020年的劳模表彰大会上,200余人在脱贫攻坚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汇聚强大的正能量。

    从“蛟龙”潜海、“北斗”巡天等科技奇迹,到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再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民生事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次跨越,无不凝结着广大劳动模范的汗水与智慧。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当前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这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让我们继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续写“中国梦·劳动美”,以劳动托起中国梦。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