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COP15报道组
10月11日下午,在昆明国际滇池会展中心,悠扬的海菜腔唱响COP15大会的开幕式现场,赢得现场与会嘉宾的阵阵掌声。
开幕式结束后,来自云南红河州石屏县的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带领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32位师生在COP15新闻中心门前再次亮嗓,并将海菜腔与花腰彝歌曲《花腰作唱》相融合。
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的老师张美珍介绍,来自红河州石屏县彝族的海菜腔已有近700多年的历史。海菜腔最早来自生活在异龙湖边的居民在海边劳作时的哼唱,形成长腔后流传下来,创作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进行编词演唱。海菜腔分为海派和山派,由于环境不同形成各自的风格和韵味,但形式和结构是相通的,区别在于山派更婉转,海派更宽广、拖腔更长。
唱作结束后,李怀秀说,能在COP15开幕式演出心情非常激动,“在COP15大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非遗文化,对我们传承保护是最大的鼓舞。”李怀福开心地说,歌曲唱的是欢迎四面八方的朋友,还唱了石屏异龙湖的水、海菜花、荷花、鱼,这体现了云南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与显著的保护成效,还有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
谈到海菜腔未来传承的愿景时,李怀福介绍,今年是李怀秀李怀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十年磨一剑,未来一定会继续把传统文化传承好。李怀秀说,未来要继续扎根家乡,面向世界,将海菜腔传给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希望多年后,大家来到红河石屏,还能听到原汁原味的海菜腔。”
(记者 肖婷 周志飞 周玉林 王恒 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