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知·新女学 PDF版下载

版面: 知·新女学

南宋缂丝名手朱克柔:

运丝如运笔,绝技疑鬼工


    ▲ 《莲塘乳鸭图》

    ▲ 《山茶蛱蝶图》

    “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基本的劳动性别分工方式,女红被认为是古代女性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经由女红,女性的才能和德性得以体现。也为此,自古女性中女红擅长者众。朱克柔,生卒年不详,云间(今上海松江)人,宋高宗时期以织造缂丝著称于世,亦善绘画。

    缂丝是一项历史悠久、织法特殊的丝织工艺,有“织中之圣”的盛名。缂丝原料为蚕丝、金线,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织造。“缂”字之义,在南梁顾野王所撰《玉篇》中称为“织纬”,画面的构成依赖于纬线的变化,织出的图案正反两面相同。由于不同颜色纬线所织成的图形彼此不相关联,因此会在图案形状周围留下锯齿状的空隙,故缂丝又称为“刻丝”。

    宋代,缂丝最负盛名,无论包首、装裱,还是缂丝艺术品山水、花鸟、人物等,均已达到相当水平,并“以宣和时制作最盛”。南宋时期,江南的缂丝生产也有一定规模。缂丝作品大都摹缂名家书画,缂丝技艺在各地能工巧匠的创新中灵活运用掼、构、结、搭棱、子母经、长短戗、包心戗和参和戗等多种技法,纬丝色彩不断增加。当时缂丝的生产中心“北有定州,南有松江”,朱克柔便是松江地区的杰出代表。

    朱克柔以缂丝女红闻名于世,同时也擅长作画,绘画特长对她的缂丝创作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朱克柔的缂丝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树石、花鸟等,风格清淡古雅,形象生动,运丝如笔,为一时之绝技。朱克柔的代表作有《牡丹》《山茶》《莲塘乳鸭图》《桃花画眉》等流传至今,既富有画意,又具有深厚的装饰趣味。其中,《莲塘乳鸭图》藏于上海博物馆,《牡丹》和《山茶》藏于辽宁博物馆。

    “朱缂”被誉为中国缂丝技术的高峰,其作品成为当时官僚文人争相抢购之物。明代文徵明的曾孙文从简曾在朱克柔的《山茶蛱蝶图册页》上写下了一段题跋:“朱克柔,云间人,宋思陵时以女红行世。人物、树石、花鸟,精巧疑鬼工,品价高一时,流传至今,尤成罕购。此尺帧古澹清雅,有胜国诸名家风韵,洗去脂粉,至其运丝如运笔,是绝技。非今人所得梦见也,宜宝之。”清代朱启钤作《丝绣笔记》亦称其“精巧疑鬼工,品价高一时。”可见,朱氏缂丝技法极为高超。不仅民间文人雅士,就连擅长书法绘画的宋徽宗赵佶亦对她的缂丝技艺十分推崇,曾在她的作品《碧桃蝶雀图》上亲笔题诗:“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

    从朱克柔高超的缂丝技艺可见,古代女性从事的女红并不限于惯常所理解的日常家务,女性经由女红可以走出家庭,创造更高的技术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