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杰西卡
“上课举手,我明明第一个举起来,老师为什么总不点我?”
“学期末讲故事达人评选,按照标准,我也表现得很好,为什么没有我。”
“妈妈,你只对弟弟好。”
这些都是我们身边孩子说的话,最后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不公平!”
面对孩子的委屈,我们该如何与之讨论这个“世界难题”呢?
区分两个“公平”
在政治哲学范畴里,关于公平有两个概念:形式公平和结果公平。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一个大家庭里,食物都需要平均分,这就是形式公平。它看似很公平,但其实并没有考虑到,分配的时候,每个人的胃口大小,甚至还有可能有的家庭成员也许并不想吃这个食物。那么,即使使用了一个公平的形式,也许针对最后的结果,仍然会有人抱怨说,这不公平,我明明胃口更大/家庭贡献更高却没吃饱。
这就是形式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差别,而我们生活中就会有很多形式公平的存在。但这些存在也同样有意义,比如高考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形式公平。
形式公平的存在,能最简单、可操作地保障弱势方的易得性和平均性。
解读公平
回到孩子抱怨的不公平,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解读。
先从直观简单的形式公平开始。最常见的是,三个苹果分三个小朋友,蛋糕怎么切分给全家吃?这些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数学的启蒙,那我们在“分”的过程中,引入对“公平”的思考。
“苹果有大有小,是大苹果给大孩子,还是大苹果给年龄最小的更公平?”这么简单的对话其实就是把形式公平很自然地过渡到结果公平。孩子就能理解到,原来公平不是绝对的平均分,公平最终是按需分配。谁肚子更饿,谁更喜欢吃苹果,那么就给他更大的。孩子也许还会想到,只要大家能分到都会开心。
这样的情景在分蛋糕的时候肯定遇到过,大人经常会对孩子说,不管大小,奶奶吃到你的蛋糕就很开心了。只要参与的人都能感受到开心,能够接受这个结果,哪怕没有绝对的平均分配,这也是公平。
这种思维模式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越深入、宽广,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就更深入、豁达,解决方法自然就有千万条途径,人生格局自然就打开了。
但有一种公平,是需要我们警惕,而且要从小帮助孩子远离的,那就是“只有我满意的公平”。很多孩子在大喊不公平时,基本上都是自己想要的玩具没得到,比赛没有赢等等。如今我们社会上经常说的巨婴,其实就是这样。他们自己过得不如意,就觉得世界不公平。
如何面对“不公平”
前段时间女儿小D抱怨不公平,她说自己没评上每周之星,很不公平,她觉得自己做得比那个评上的更好。
我首先会肯定,因为她面对不公平时没有大哭大闹或者骂人打架,而是第一时间找亲密的人诉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应对方法,也是我很推荐的一个方法,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容易当局者迷,找别人聊聊,可以多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我和她分享了四个常用方法——
维权
我们可以勇敢地向当事人表达自己的质疑。比如可以找你老师问问,为什么他这次可以得“每周之星”,为什么自己得不到?解决不公平,可以去问一下标准制定者,很多时候我们就豁然开朗了。
这个世界上的确没有绝对公平存在,但我们千万别每次遇到不公平,就自动代入自己是“受害者”的心理。
维权可以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家里有了二胎,老大也许会说这不公平,抱怨父母偏心。如果是抱怨妈妈的,建议爸爸做个中间人,鼓励老大主动去和妈妈沟通,哪里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有些问题聊开了,也就解决了。
翻篇
也存在一种情况,当我们和孩子聊了,他就觉得没事了,没必要再去争取了。然后就可以放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每一天看着很长,其实也很短。把时间多花在让自己开心、让自己进步的人和事上,这就是不浪费时间。
自省
比起抱怨不公平,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问自己:这是形式公平还是结果公平?如果是形式公平但结果不公平,能不能换位思考一下,为什么有这样的“形式”出现?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孩子有时就会理解对方的立场,发现自己的不足。比如,我会问小D,这次拿不到小红花,你想想,对比妮妮,你觉得有什么差距吗?教会孩子审视自己,有自知之明。
当然,孩子一开始可能会不承认,所以做这样的引导有个前提,即孩子的情绪已经得到了安抚,而且父母也给了孩子很多及时的肯定。
“人贵有自知之明”。能拥有这样的能力,就是身处任何环境,都能不抱怨环境和人,而是从中找到值得学习的地方。向环境学习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终身学习能力的体现,而第一步也许就先从应对不公平开始。
从我做起
第四个方法,并不是直接应对的方式,但很关键。
我告诉小D,经历过“不公平”都会感觉很伤心,所以我们自己做人要尽量公正公平。以后轮到你制定规则进行评价和比较时,多尊重每个人,尽量公平地对待每个人。如果有些事的确非常不公平,而且你哪怕用了上面的方法也没有帮助。我们可以伤心难过,但让自己变强,变成规则的制定者,去改变“不公平”。
永远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伤害自己。格局大一点,并不意味着处处忍让,不能抱怨发声。而是深刻地认识到,生活是自己过的,自怨自艾,对我们自己没有帮助。不妨退一步海阔天空,多花精力打磨精进自己。
(作者为微信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育儿专家,著有《和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