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冉学鸿
鄙乡先贤王孙蔚,才敏识练,尤能断案,书载其判案手握朱墨二笔,判事如风雨,须臾间便剖决明晰,且皆中机宜,在京城名声与大司农王宏祚并称,时人有“玉铭钱谷,茂衍刑名”之赞。脑补彼人智慧与风采,则大约如三国之庞士元,思之快慰。王氏一门四代五进士,这显赫搁在任何时候,都值得重墨书写。
地方史志囿于体例,先贤人物入志常以生平功过为传略基础,毕竟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惟史志只可见古人一生行状,而心襟气象,赋情独深则蕴于笔墨文章之中。王孙蔚诗格清雅,惜其所著《轺香集》两部均已散佚,今留诗也只十余首。如在名家题诗众多的黄鹤楼,王曾留诗一首:独立飞楼尺五天,窗环平野入樽前。长江晓结千峰雨,大别晴开万树烟。紫雁北来迷楚浦,白云西去认秦川。凭栏愁看陶公柳,舞却春风又一年。笔下气象雄浑又情思婉丽,以陶侃典故,既铭为政初心,又抒离乡愁绪,归恋情思果然秦人旧习风范。
有清一代,地域文学流派层出不穷,只不过是以江南文学流派最为繁盛,秦陇诗人得到的关注远远不够,大多只能从当时巨擘名流的交游往来中梳理。如顾炎武便曾书言,自己虽未曾与王孙蔚有直接交往,但昔日“薄游四方”时,已久闻老先生之高名,未敢贸然通书信只因二人身份地位不同,故而只能是“中心向往,原归依于有道者”。能让清初三大家的顾氏低首,王孙蔚的品德操守及文才风流自毋庸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