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美·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美·什刹海

城市与塔


    抬头仰望瑞光塔,一派安详,如同一个阅尽千年风霜、千年兴衰的睿智长者,在不动声色地检阅着这座古往今来的城市。

    ■ 老九

    我一直以为,大凡一座有塔的城市,往往都与文化古城联系得上。相反,没有塔的城市,则大多可能是年轻的新兴城市。

    这个印象的形成,应该是始于我来到苏州这座城市之初吧。我的故乡有一个地名,叫塔路,就在大冶湖边,但并不见真塔,只是徒有其名。而30多年前,我住在胥江边的枣市街,开门就能隔河望见河东盘门三景的瑞光塔,像一棵巨大的竹笋,在晨光下显出勃勃生机。

    适时横向比较一下,也基本可以证实这个判断,杭州有六和塔,湖州有飞英塔,西安有大雁塔,延安有宝塔。宝塔下面的山名,也自然由宝塔而来,叫宝塔山。读初中时课本中有当代诗人写的《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非常生动形象,也情真意切。北京是文化古城,自然少不了塔,西三环有玲珑塔,八大处有灵光塔,北大里有博雅塔,潭柘寺和妙应寺有白塔。北海公园琼岛上的永安寺内也有白塔,还闻名遐迩,乔羽先生写的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就是写实的北海公园景观:“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远远地,这些塔们就端庄友善地迎接远近的瞻望,成为人们视野中的风景。

    我初到时的苏州,还处在一个百废俱兴的阶段,名园正在一个个修缮开放。晨光将塔影投映在胥江河面,仿佛就是在向我发出邀请,那可真是盛情难却的。于是,我迅捷地奔塔而去。

    瑞光塔塔下原本有瑞光寺,史志上记载,始建于三国时期,为东吴孙权所建,后来毁了。现在所见,是北宋年间重建。原本是既有塔又有寺庙的,到了清代,寺庙被焚毁,没有再恢复,这从如今周围场地明显宽阔的场地能推测当年的寺庙规模还不小。我从一些民国年间的老照片见过塔的尊容,简直可以用“破败”二字来名状,破塔像一个骨瘦伶仃的老者,头带一顶鱼骨般的斗笠,却风雨飘摇之中久久挺立不倒。现在的塔维修加固,并且都修飞檐,檐头上还有风铃,随风洒落铃声,这个不属于梵音,只能算雅韵。大约正是破败的缘故,鸟雀们筑巢其上,还带出了惊天大发现。

    1978年的一个暮春时节,东大街小学的三个小学生,放学后到此游玩,忽然就上到破塔上掏鸟蛋。这个活动乡村少年特别熟悉,顽皮嘛,爬到高高的树顶上掏鸟蛋,惹得归巢的鸟呀呀乱叫,甚至一次次俯冲树上少年,捍卫其将孵雏的鸟蛋。城里少见树上的鸟巢,几个孩子就到此塔上捣乱。他们见塔顶上鸟雀不少,自然是塔内安家,就从塔内攀爬。在第三层,无意中发现一块砖是松动的,抽出砖,发现里面有一个不小的洞,还有一个黑乎乎的一米多高木头箱子。这一发现,让闻讯而来的文物专家发现了木头箱子里的宋代宝藏。其中的真珠舍利宝幢今为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当时专家的保守估价,此宝藏价值当在50亿元之上。这个发现,与敦煌莫高窟发现神秘藏经洞很相似。这个发现,也让此塔由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迅速上升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连同瑞光塔一起成为盘门三景的其余二景,是吴门桥和水陆盘门。三者紧挨,相辅相成。吴门桥横跨在护城河上,是吴越春秋时吴国面越的大门,要入吴国,必经此桥。上走行人下通舟楫,桥高大俊气,为江苏省最高大的单拱石桥。水陆城门,更是全国独此一家,城墙上垛口森森,旌旗猎猎,颇有怀古气氛。但是,当时游客极少,不收门票也没有多少人来观景。所以,苏州人有一句“冷水盘门”的说法,冷冷清清,人气稀薄。

    如今,当然是今非昔比了。我是一步步看着这盘门三景热闹起来的。这里有个沧浪街道,几个文化人非常懂得开发前贤的魅力,他们大打伍子胥牌,将景区内的伍相祠与城门、古塔古桥密切联系,让这处景点散发出浓浓的人情味,2500多年前吴越之争的历史风云,就在塔顶上萦绕。这样一来,由于人气太旺,不得已迅速设置门槛,票价节节升高,依然游客如云。

    这个时候,我又一次来到了古塔之下。而且,是搞一次诗歌活动。前年,我主编了一套“诗酒江南”的诗歌丛书,在端午节时进这个景区举行了一次签名售书。那次活动借景点的人气,还有诗酒以及读者的互动,气氛极为热烈。一些游客举家在草坪上团坐,一边轮流读诗,还一边就带进园的烧腊点心,席地品酒野餐起来。

    朋友过来祝贺,说,诗酒进园与此园最“搭”,因为相土尝水而始建古城的伍子胥,就是一位留立体诗篇于天地的大诗人。苏州人的端午节为何是纪念伍子胥而不是纪念屈原,就因为伍子胥为吴地造福,深得民心,所以吴人世世代代追思他,感恩他。今天我们进园,既有诗又有酒,最贴切此园的主题。

    最为暖心的风景,是数以万计的游客潮涌进园,而退园时退潮的沙滩找不到一片废弃的纸屑,更别说空饮料瓶。看一地百姓生活,当然离不开一地的GDP,但这种细微处的软实力,芸芸众生的素养,也能说明很多问题。抬头仰望瑞光塔,一派安详,如同一个阅尽千年风霜、千年兴衰的睿智长者,在不动声色地检阅着这座古往今来的城市。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