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女界 PDF版下载

版面: 女界

“天宫课堂”开讲:飞天梦永不失重

最美“太空教师”王亚平再授课


    12月9日,王亚平在太空课堂上授课。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摄

    12月9日,在位于香港培侨书院的分课堂,香港小学生在认真听太空授课。新华社记者 王申/摄

    首次太空授课取得圆满成功

    据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 李国利 温竞华)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透露,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高越

    12月9日15时40分,一个旋转的小陀螺出现在镜头中,“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舟十号任务进入了空间站时代,欢迎来到‘天宫课堂’!”最美“太空教师”王亚平用甜美温柔的声音为这堂特别的太空科普课拉开了序幕。八年前,在天宫一号中,她为第一届“太空班”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授课活动。而如今,中国进入空间站时代,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为大家带来太空授课。

    直播一开始,航天员们就带领着大家参观了太空家园,在王亚平的睡眠区,贴满了家人的照片和可爱的小玩偶,显得格外温馨。“我们还有一个小冰箱呢。”王亚平从冰箱中拿出了一个新鲜的苹果。随着摄像机缓缓移动,微波炉、太空跑步机、太空自行车……日常用品一应俱全,让人一饱眼福。

    在太空中,由于失重的影响,航天员们的心血管、骨骼和肌肉等都会受到损伤,为了让他们保持健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动处方”。“我们的自行车还可以锻炼上肢。”话音刚落,王亚平就轻松地倒立起来。就连航天员们小小的衣服中,都充满了科技专家们的奇思妙想。叶光富的衣服里藏满了弹力拉带,翟志刚介绍,通过弹力拉带可以使肌肉保持张力,从而有效预防肌肉萎缩,他们将其称作“企鹅服”。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航天员们展示了空间站内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和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在展示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研究时,叶光富幽默地说:“显微镜下的细胞一动一动的,好像在说我们都活得好着呢!”在太空行走中,航天员们通过困难的转身动作生动地解释了角动量守恒原理。在浮力消失实验中,不能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让同学们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水杯摇摇晃晃打着转飞到航天员手中,里面的水却没洒出一滴。

    最有趣的还是王亚平利用水的张力为同学们做了水膜实验。在水膜上,王亚平和女儿在地面做的粉色纸花在太空中徐徐绽开。“看到这朵花,我就想到了我的女儿。同学们,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含苞待放,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希望你们的梦想都能在广袤的宇宙中绽放。”王亚平动情地说。而此时,她的女儿正穿着粉色裙子坐在现场津津有味地听着妈妈的太空神奇课堂。

    接着,航天员们往水膜中注水,水膜又变成了一个水球,再注入一个气泡,水球中就形成了一正一反两个像,这些神奇的现象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思考。随后,王亚平又在水球中放入了泡腾片并注入蓝色颜料。随着气泡的不断产生,一个小小的地球仿佛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王亚平说:“地球是我们人类的摇篮,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以后一定可以踏入更远的深空。”

    这次太空授课活动对地面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和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在主课堂的现场,摆放着与“天和”核心舱尺寸完全一样的模型,让同学们在听课中仿佛身临其境。

    课堂结束后,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去太空会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吗?在太空做的梦和地球一样吗?”一个个充满想象力的问题从孩子们的脑袋中蹦出来。一名四川汶川的同学问,“太空中能看到闪烁的星星吗,有没有UFO?” 王亚平耐心地回答,“目前没有看到UFO。由于没有大气层了,星星不会眨眼睛,但是星星格外亮,太空不是蓝色,而是深邃的黑色。因为我们90分钟就能绕地球一圈,所以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呢!” 还有一位同学表示,他看到了航天员们日常辛苦的付出,要将他们视为自己的榜样,以后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

    据介绍,下一步“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在更多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就像王亚平在课堂结束时所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