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美·口述 PDF版下载

版面: 美·口述

李静:让那抹蓝熠熠生辉


    李静与她在北京环球影城诺金假日酒店制作的大型壁画合影。

    李静在制作小号《和平尊》点蓝。

    ■ 口述:李静 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设计部主任

    ■ 记录:王慧莹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将单一色彩变得层次丰富

    我和景泰蓝的缘分开始于1978年,那年正好我初中毕业,面临着选择是上中专技校、普通高中还是重点高中。不过很小我就喜欢美术,自己也经常去少年宫找一些画画老师学习。当知道珐琅厂技校在招生,需要画画方面的特长,我觉得可以满足我学习美术的愿望。因为我能理解的美术方面的知识它都有涉及,所以我决定报这个学校。

    当时去报考的有300人,最后录取了31个人,26个男生,5个女生。其实开始对景泰蓝的了解并不太深。来景泰蓝厂参观时,印象最深的是看着师傅们最后做出的作品很美,想着如果以后自己能进这个厂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应该是一件很好的事吧。

    带着向往,我进入珐琅厂技校学习,正式接受了专业的美术学习,包括图案素描、色彩还有人物山水画。老师经常带着我们出去写生,看展览。因为珐琅厂技校创办的初衷是培养有绘画能力的技工,学完后可以自己去创作。那时候的老师也特别负责,毕业后在专业能力方面我们都有很大的提升。

    两年后,我正式进入珐琅厂,被分到点蓝车间。在一线我一干就是十六年。我不仅熟知了制作景泰蓝的过程,对釉彩色彩方面更是有了突破性的搭配。我喜欢自己琢磨配色,经常跟师傅们沟通作品时,帮助师傅做一点小小的改动。将专业知识和点蓝技能结合,我会思考每一个作品不同的花形图案、山水风光,应该如何通过色彩呈现出变化。配色其实很讲究的,有铅、无铅、软的、硬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釉料的变化和质地,我会根据釉料的变化设计图纸和色彩。而我的琢磨也丰富了景泰蓝的用料。在我眼里每一朵花的翻转折叠,每一片树叶的老与嫩,在不同光影下的深浅不一,都可以用更丰富的形式表现。所以我的作品都是自己动手调釉彩,将单一的色彩变得层次丰富。在过去的景泰蓝作品里,几乎只有黄、粉两种花朵色彩。仅以黄色为例,我根据不同的图案,以及对釉料烧制后呈现出的色彩的熟知,在原有基础上,将颜色调为黄、冷黄、杏黄、浅棕黄、深棕黄等多种层次,使景泰蓝作品具有了时间性、季节性、光感。

    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我经常去写生,每年的开春,北京的天气比较寒冷,我带着画册,出去观察牡丹芽子,玉兰花的花苞,从它一开始的这种生长状态开始画,一直画到枝繁叶茂、鲜花盛开的时候,画了这么多的东西后,对创作我也有自己的追求,希望能创作出更多自己的作品。

    在车间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也练就了我对釉料的把控。比如我的画作中颜色的调配,画同样一朵花,我会多加一点粉,或者少加一点粉,可能颜色偏紫一点,或者偏肉一点,这个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仔细观察过花朵每个时期的样子,所以它每个时期微小的变化在我的作品里都是不一样的。配料用得好,作品也会显得更生动,比如我把一年四季的花画在一个瓶子上的时候,我知道谁穿插谁比较合适。咱们说菊花是深秋的东西,它要跟牡丹花相比,叶子颜色可能就是不一样的,平时素材的积累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库,也让我受益无穷。

    有了这些基础后,我创作的作品逐渐被大家认可。小到老百姓家里的小装饰,大到重要节日国礼的设计,我都有参与其中。

    作品的灵感是生活中点滴的积累

    景泰蓝其实一开始不叫景泰蓝,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铜胎掐丝珐琅”,简称“珐蓝”,也可以称作是“佛朗嵌”。它是一种在由金属质地的材料做成的模型上,用软铜丝弄成各种各样的花纹,焊在其上。然后将经过研磨的珐琅色的釉料嵌入花纹中,接着放在火中烧制而成的瓷器。因为在明朝时候,多以蓝色为主,故此得名“景泰蓝”。

    景泰蓝的制作,要经历胎型制作、掐丝、点蓝、烧蓝、磨光和镀金这六个过程。首先必须要用金属材料制作瓷器的模型,然后将铜丝掐成各种丰富的图纹附着在瓷器上,用火焊制上去,接着就是给花纹中间点缀上色釉,一般要经过四五次这道工序才能完全将色釉点上去,点完后进行烧制,成型之后再打磨刮光,让瓷器整个看上去光亮温润,最后一步就是将成型的瓷器进行去污,将黄金液体附着在景泰蓝的金属层面上,冲洗干净即可。

    我的作品灵感多数来源于生活。早期的北京,家家户户都有门匾,我特别喜欢看上面的字,觉得非常有意思。我是一个没事喜欢到处走走的人,我喜欢观察世间万物的变化过程。我会沿着同一条道路行走,从春天到冬天,感受植物在四个季节的不同,我会细细地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这些素材是我创造作品时最好的灵感。记得有一次,我们曾接到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作品。这是一个自香港的客户,对作品的要求很多,他做4种大瓶,1.8米、2米、2.5米、4米。上面的图案分别是:77头牛7条蛇,66头鹿和88匹马,主色调是红色、白色和黄色。但是图案不要有水、鱼、鸟、树、龙、凤,配色不要黑色、绿色、蓝色。听完这些条件当时就觉得挑战很大,也试图和客人讲过能不能有的要求能放宽些,但是客户没同意。最后自己只好试着按客户的要求一点点的画。马很多人都画过,相对较容易。而牛和鹿却比较难画,因为根本没有人画过。后来想起曾经去五台山休息的路途中,看到过满山都是牛的画面,我用相机记录下了牛慵懒的样子。这些素材,就像源泉一样向我涌来。铺开大大的一张白纸,纸上每一个角落画什么都在脑海中浮现。很高兴的是每一件作品完成后,客人都很满意。

    长久的沉淀和积累终于迎来设计生涯的春天,多年来,我制作过许多件景泰蓝作品,包括首都机场、地铁、商业区、大型活动场所,从设计到制作,每件作品都倾注了我许多心血。几十年的艺术欣赏积累也造就了我的创作风格,景泰蓝艺术也深深地融入我的生命中。

    用心对待每一个作品

    从学习到开始走上创作之路,我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珐琅厂车间我一干就是十多年,从车间出来后我又被分配到商品部工作。当时许多同学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了珐琅厂,当初被分配到珐琅厂的三批100多名学生,最后留下的只有几个人。因为喜欢,所以我不想放弃。而且设计景泰蓝作品,始终是我放不下的追求。所以在商品部我会偷偷记录下顾客们的喜好,当时旅游团很多,东南亚的,还有来自北京周边城市的游客。工作之余,一有时间,我就自己画画,写写,搞创作,一本一本我画了很多,好在最后我的创作愿望都得以实现,这些小本子上记录的一点一滴也逐渐在我的作品中展现。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运用了青铜工艺、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典雅的造型、瑰丽的色彩、精湛的工艺,近年来景泰蓝一直被作为大国之礼送给各国领导人,从宫廷御用到国礼珍品,走过600多年的淬火涅槃,景泰蓝代表着中国灿烂的文明。2017年制作国礼《盛世欢歌》,我在设计时想做一件相对细腻的作品。通常大瓶图案相对传统,我改变了过去口传心授的知识,注入艺术思维,使图案线条流畅,造型孔雀回眸生动,更有动感;牡丹、二乔的颜色多姿,画面显得更丰富;同时保留了长寿花及蝙蝠的“福寿”寓意,整件作品清新脱俗,栩栩如生。这些都得益于我经常出去写生,只有对自己画过的每一笔一划注入过情感,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出它的样子。对于我现在的徒弟,我也经常这样教导他们。从电脑上打印出来照片对着画,和去观察它的一枝一叶,一动一静,认真的一笔一笔勾画出来的作品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会用心去对待我的每一个作品,我想让看到这件作品的人能感受到我的情感和思想,能感受到我作品里的美。对我而言,最好的回报就是,完成以后,我可以无愧于心地说一句,这里面有我一份心血,我能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景泰蓝的创作和生产其实很辛苦,往往因为赶工期,我就得加班干,甚至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从设计到制作,我要不断在办公室与现场之间奔波,与师傅们沟通。在北京APEC会议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大型景泰蓝装饰工程期间,任务来了,原本计划好的九寨沟之旅也不得不取消。画图、看效果、听意见、反馈修改,改完再发……没有时间回家,我在办公室的地上睡了两个星期。通州环球影城工程,设计人员需早8点到晚8点全盯,一共三个月的时间,工期紧,从开始到安装完,我在酒店住了一个月零28天。

    那一抹动人心魄的蓝,在数代手艺人的指尖传承下,绽放着熠熠光辉。作为传承人,2017年5月15日,我在故宫御花园,为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领导人配偶及贵宾们展示了景泰蓝技艺,并与大家互动交流、2019年2月参加外交部主办的新春招待会,给外国大使展示景泰蓝制作技艺;同年4月参加“文化记忆,璀璨京城”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报展览活动,并为国外中学生展示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只在嘴上说没有任何意义,是体现在点滴行动上。现在我也带了很多学生,多数是聋哑人,和他们交流时,虽然在沟通上有些障碍,但是我愿意耐心的把这些东西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他们听,只要他们愿意好好学我就愿意好好教,也希望景泰蓝这一技艺,一直传承下去。

    ·记者手记·

    为了保证景泰蓝作品的质量,李静不得不一趟趟穿梭于北京的公司和河北的工厂之间。李静是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设计部主任,也是非遗传人。近60岁的年龄,为了那抹蓝她仍然每天奔波在路上。在和李静老师的交流中,她温柔的面容下说起景泰蓝时脸上带着的那抹笑让人难忘。重要的日子,她曾多次受邀参与设计,《盛世欢歌》《国泰榴芳尊》《和平尊》《花开富贵》大瓶等都是她设计的国礼,她参与设计的大型景泰蓝作品《聚宝盆》还被评为2013年北京工艺美术珍品。景泰蓝正是因为有很多像她一样一直坚守在一线的匠人,才得以熠熠生辉。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