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爱生活·绿色科技 PDF版下载

版面: 爱生活·绿色科技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20年累计接救猛禽5500多只

周蕾:救护受伤猛禽,保护生物多样性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杨娜

    12月15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在北京西郊永定河畔将一只康复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雀鹰放归自然,这是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成立20年来放飞的第3039只猛禽。

    猛禽在维持环境健康、生态平衡以及控制鼠害、虫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处于鸟类食物链顶端。全球已知猛禽现有549种,中国目前有99种,所有猛禽都是国家二级或一级保护动物。

    2001年,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北京猛禽救助中心。中心就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这里的“病人”是猛禽,还配有药房、手术室、X光室、病房,有专门做生化、血常规的设备、可调节温度的体检台、恒温恒湿的保温箱等,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将其指定为“专项猛禽救助中心”。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猛禽康复师周蕾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介绍,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成立20年来,共计接救雀鹰超过320只,其他常接救猛禽包括红隼(超过1500只)、红角鸮(超过900只)以及纵纹腹小鸮(超过590只)。截至目前,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累计接救猛禽39种、5500多只,超过54%的猛禽经救治康复后放归野外。

    周蕾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专业都是昆虫分类,她最初参加中心的对外宣教活动,因此与猛禽结缘,并走进中心做了志愿者,“主要是告诉公众诸如猛禽是什么样的,猛禽的正常科学救助操作流程,还有公众看到猛禽怎么去帮助它们等内容。”周蕾对记者说,当志愿者时她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动物护理知识。后来,周蕾正式加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成为一名猛禽康复师,既当医生又当护士,治疗和照护猛禽们。

    周蕾向记者介绍,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每年平均接收200多只猛禽,大部分都是好心市民发现的。把受伤猛禽接到救助中心后,首先要给它做全套体检,根据结果再做针对个体的康复治疗计划,并且在执行过程中还需不断调整,最终目标是要把猛禽重新放回到野外。

    平时工作中,周蕾和同事们并不会像宠物医师那样和救治对象亲密无间,而是尽量减少与猛禽的非必要接触,以保持它们对人类的正确认知和警惕心理。每次去接救现场,周蕾和同事们都会带一个蓝色专业运输箱装受伤猛禽,这种箱子可保持相对封闭的黑暗环境,还有通风孔保证猛禽呼吸,能减少猛禽的应激反应,可最大限度避免它由于紧张造成羽毛折损甚至骨折等。救助中心室内室外笼舍都安了监控,除了体检和治疗,其余时间康复师都避免出现在笼舍,只在电脑前观察猛禽的举动,尽可能为它们创造安静环境。在康复治疗的整个过程,康复师也会用毛巾或布套遮住猛禽眼睛,减少它的应激反应。周蕾说,“做野生动物救护,动物康复后还是要返归自然的,如果跟人建立了亲密关系,最后会影响动物的野外生存能力。”

    周蕾举例说,“每年夏天,北京是很多鸟类的繁殖高峰期,好多离巢练习飞行的小鸟,可能由于力量、技巧等多种原因会掉落地面,回不去巢里了。“像这种接回来的幼鸟我们会优先不去一口一口的把食物喂给它,而是鼓励小鸟自己去进食,如果说真的特别小的“鸟宝宝”,需要人去喂的话,需要把自己‘伪装’一下,比如把自己装成一棵大树,或者至少也要拿着硬纸板挡住自己的脸,然后戴上手套或者用手偶去喂它们。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它看见喂食者的样子,产生长这个样子的人会给我食物的这种错误认知,如果让它跟你产生这种关系的话它出去之后很可能就会去找人类,不能再回到自己的野外种群了。”

    “如果大家在野外发现健康的猛禽宝宝,可以通过各种工具把它放回到巢里或者离巢较近的安全区域。”周蕾提醒说,如果找不到鸟巢在哪儿,或者树太高了没办法放回,一定要把它交给专业的救助机构。因为我国所有猛禽都是二级以上保护动物,个人饲养是违法的。而且雏幼鸟的救助,有许多需要格外关注的地方,如食物的选择、日常维生素和钙的添加、喂食量的随时调整和康复笼舍的布局等,个人饲养易对幼鸟造成伤害。

    每一只受伤猛禽康复后,最终都要让它们“出院”回归大自然,但放飞的地点和时间却很有讲究。周蕾介绍说,要根据猛禽的生物特性去选择放飞的时间和地点,不能随便放飞。

    “我们去接鸟时,常听有人说这个鸟给到你们就放心了,这时就觉得做这项工作挺有意义。当看着自己或团队救助的鸟康复后重新飞上蓝天,我就像大夫看到病人痊愈出院一样欣慰,有一种成就感。”周蕾对记者说,这些年公众动物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很多人在发现伤病猛禽时,会第一时间联系居委会、派出所、救助站等政府或专业机构来救治;特别是还有越来越多的救助人能第一时间做出科学安置,确保受伤猛禽可得到安全救助。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