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安然
2021年8月,我被选派到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陈户镇官刘村担任书记助理。
初入职时,陌生环境裹挟着“本领恐慌”向我袭来。因为疫情防控,当时每天都要反复催促群众做核酸检测,由于沟通不到位,经常被误认为是诈骗电话,对方甚至直接将电话挂掉。那段时间常常在焦虑忙碌中度过,心中满是酸涩和委屈。前辈开导我,到基层工作,切忌眼高手低,要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思考问题,你认为机械的小事可能是群众的大事。我决定丢掉酸涩,抹掉眼泪,迎接成长。
“十一“是我入职后的第一个长假,满心规划着如何陪伴家人,可假期中突然接到电话,防汛形势严峻,必须马上回去待命。挂掉电话,我带着告别假期的不情愿,一早赶到防汛现场,眼前的场景,让我顿生惭愧。
暴雨下,黑压压的一片“雨衣”来去匆匆,防汛人员抢时间将各种物资运往泥泞的大坝。他们当中不乏老党员和老干部,都穿着雨鞋如灌铅般艰难行走在泥泞中。此刻的我,为自己计较假期时间而感到愧疚。今后如何担当责任和使命,我也从他们身上找到了答案。
官刘村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主,青壮年外出务工多,土地多数由老年人耕种,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也低。新“两委”班子上任后,商议对土地重新发包,但难度不小。村书记说,就算把牙崩下来,也得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为激发土地流转活力,村里对耕地承包经营进行了公开招标。那天,村民一早全都来到了村委大院,见证了发包程序的公开透明。竞标结束后,一位村民说,以前最好的地一亩包不到800元,现在都到了1000多元,真的不敢相信。难题解决了,民心也顺了。
干事业最关键的在于“长”与“常”二字。在村工作期间,我努力实现着从“纸上谈兵”到“刀下见菜”的角色转变,让青春浸染奋斗底色,让奋斗弥漫弥久香气。
(作者为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陈户镇官刘村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