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循环农业、优质稻麦、“稻田+”特色种养、绿色果园……粮食品质提升,特色产业抢手——
■ 郭开国 蒋雯杰
“今日新坍,不仅有卜页茶干,还有甜脆的鲜桃梨果,更有抢手的鸡头小米……”在江苏省射阳县新坍镇,这首新改编的乡村歌谣描述了该镇农业农村新风貌。
新坍镇是一个农业镇,原来以粮棉种植为主,收益较低。近年来,当地一方面大力推广以配方施肥、秸秆全量还田、水稻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等技术,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循环农业项目,不断提高粮食品质和种植效益,一方面调整种植业结构,培植了一批市场广阔、效益显著的特色产业。
新潮村村集体组织以粮为本,培植产业,以高出农户自耕自种收入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种植优质稻麦,成为中粮集团指定OM服务商,年代收代储3万吨原料粮。村里引进上海一只鼎食品有限公司,就地取材,加工生产射阳大米、水晶年糕、夹心粽子等特色农副产品,年销售量达3000吨左右。与此同时,该村还发展了“稻田+”种养项目,村集体年增经营性收入50多万元,并带动村内及周边160人就业。
新安村有一片500多亩的低洼易涝地,长期处于半闲置状态。2018年,在村“两委”支持下,村民尤为民流转了这片低洼地,试种50亩芡实,即“鸡头米”,当年收益20多万元。2020年,他投入200多万元,购置专业设备,加工生产质量更好的“小鸡米”,受到消费者欢迎,价格从之前的每公斤12元上涨到300多元。2021年,尤为民生产的“鸡头米”达8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万元。
此外,新坍镇采取“公司+合作社+低收入农户”三方合作的经营模式,在新坍子居委会流转土地创办千亩桃园示范基地,引进种植油桃、水蜜桃、锦绣黄桃三大系列7个品种苗木。2021年,600亩桃树进入盛果期,产量接近2000公斤,村集体新增收入15万元,土地流转户和低收入农民也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