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浪漫关系对当代青年已不是陌生的概念。而网络游戏情景下玩家的情感交往,往往依托虚拟空间的包容性与自主性而带有多样化的想象,其中既包含对现实婚恋情感话语的遵循,也带有对固有人际关系、性别角色的解构,并呈现出现代性下个人主义与传统观念交织的特征。本文将以一款F网游为例,讨论青年玩家如何在网络情景中实践他们的浪漫想象。
■ 戴语珩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浪漫关系对当代青年已不再陌生。而在众多网络社交情景中,网络游戏,尤其是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缩写为MMORPG)则是别具特点的一类,这类游戏要求玩家扮演虚拟世界中的角色,进行游戏内的各种活动,为玩家提供了一个高度参与化、沉浸化的虚拟环境,从而产生出有别于其他网络平台的交友与恋爱体验。
网络游戏情景下玩家的情感交往,往往依托虚拟空间的包容性与自主性而带有多样化的想象,其中既包含对现实婚恋情感话语的遵循,也带有对固有人际关系、性别角色的解构,并且呈现出现代性下个人主义与传统观念交织的特征。本文将结合一款F网游,讨论青年玩家如何在网络情景中实践他们的浪漫想象。
浪漫想象的开启:陌生邂逅与情感维系
游戏内玩家的人际交往与浪漫邂逅的开启往往与游戏本身的设置与引导紧密相关。对于MMORPG类游戏而言,社交要素是其本质特征之一,游戏会通过设定战斗副本的合作需求、游戏内团队组织及其奖励、设计丰富的化身表情动作等方式鼓励陌生玩家之间的沟通与结识。
不论是在游戏相关平台中“寻亲交友”的招募与投稿,还是直接建立于游戏内的公会、部队与聊天频道,“一起玩”都是游戏内交往的基础。相同或相似的玩法帮助原本陌生的个体之间建立起熟悉的关系,通过具体的游戏过程,亦能自然地呈现出各自的个性特征。许多玩家正是通过游戏内良好的合作体验(如攻略副本、前辈指导新人、共同参与社交活动等)而结识并建立友谊。同时,不仅有直接基于游戏内角色表情动作的互动,还有游戏外创作衍生漫画、视频等作品的交流,后者往往能引起玩家群体的广泛共鸣,也会成为玩家间表达情感的、十分有意义的“礼物”。
当要长期维系游戏内建立的情谊,则需要游戏外的社交媒介与游戏内容外的话题延伸。QQ群、YY语音频道等都是组织“团建”活动的重要平台。而从“通过游戏认识的朋友”转变为“普通意义的朋友”“亲密的人”时,交流的内容也会更多涉及个人日常生活中的遭遇与喜怒哀乐。这种交流的深入既是交往过程中自我披露与内容信息的拓展,也是将仅仅基于游戏内各类活动的合作、陪伴关系转化为更长久更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
基于游玩内容展开的结识,以及通过游戏内角色化身代替本人进行的一系列情感动作的表达,这种独立且模拟现实世界的虚拟游戏世界是其他泛社交交友平台难以复制的。这种更少暴露真人信息的模式,也更契合当前青年对基于个性的、较为纯粹的友谊或恋爱关系的诉求。
流动中的CP概念:对全新友伴关系的探索
比起直白的寻找网恋对象,找人“处CP”可能是当前更为流行也更为“暧昧”的说法。在网络游戏的情景里,除了通常理解的“恋爱配对关系”之外,CP这一概念在具体的关系中被赋予了流动性、多样化的诠释。
为了将恋爱含义的CP与其他类型区分开来,产生了诸如“亲友CP”“绑定玩伴”“游戏内第一好”等拓展说法。同时,并非异性才能组CP,异性恋性取向的同性好友也会成为关系亲密的绑定友伴,却又与通常的闺蜜等称呼有所区分。也不乏仅仅在游戏角色上维持的恋爱关系,如一对在游戏内以化身互相表达爱意的玩家,在游戏外则是纯粹的友谊关系。尤其对于将游戏化身视为个人“创造的作品角色”的玩家,这种CP关系脱离游戏情景后就蜕变为共同创作游戏故事的“合作者”或戏称“亲家”。CP关系这一概念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多样化解读,使得CP关系不一定与恋爱挂等号,但另一方面,这常常仍是一种具有一对一性质的关系,与亲友、队友等身份不尽相同。
相比明确的网恋情侣或朋友身份,CP关系可以涉及恋爱,也可与其无关,重点在于建立关系的双方达成“一致”共识。正如笔者在游戏活跃的匿名主页上观察到的那样,当CP关系中的双方对这一概念的一致理解出现了偏差,或是随着时间推移一方产生了“越界”的想法,双方便会对关系进行再定义或是终止。
当CP并非意味着恋爱对象或发展恋爱的潜在对象时,人们在挪用、诠释其含义的过程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对全新的友伴关系的探索,这种关系通过主体间的共识为基础进行定义,一定程度上呼应了吉登斯对亲密关系民主化的期望。
游戏内的性别角色:伴侣系统与婚礼过程
在性别互动论的视域下,个体总是在具体的互动中实践性别、评估性别。具体到游戏的虚拟世界,则需要透过玩家对游戏化身的操作与表现,以及玩家参与游戏活动的言行,来探讨其背后对固有性别角色规范的遵从或反叛。
游戏内的婚礼系统是十分重要的观察性别互动的窗口。F游戏提供的伴侣系统有别于以往研究的案例,提供了更为自由和淡化性别角色身份的情景。参与婚礼的玩家双方其化身的性别与种族都没有限制,礼服与婚纱也能不限性别穿着,婚礼仪式中的“捧花”角色、坐骑驾驶者角色则以相对的左右位置进行确定;婚礼的过程从前期的预约时间、婚前仪式、典礼安排等都没有明显的性别角色分工,而只是强调了伴侣双方的共同在场——上述流程都需要玩家双方组队同时完成任务。
尽管结为伴侣的两人不一定有着实质的情侣关系,但有着实质亲密的、浪漫关系的二人依然会向往以婚礼仪式达成两人情感的纪念,这一点可从游戏内玩家自发设计礼堂、婚礼殿堂等场所以及开展婚礼活动而见。从这个角度来看,成为伴侣的婚礼仪式作为一段亲密关系的外部表现其重要价值依然存在。
当下,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急剧的社会变革,传统与现代亦以盘根错节的姿态贯穿着个体的私人生活与情感体验。当代青年既秉持着个人主义主导下的个体取向,关注自我成就,重视个人感受与个性的张扬,期望找到纯粹知心的友谊与浪漫爱情,又制约在传统异性恋婚恋规范及婚姻匹配市场的挑选下。在此背景下,无论男女,都感受着来自现实婚恋处境与理想中浪漫交往的矛盾。网络虚拟空间使得人们能够暂且逃离复杂矛盾的现实,提供给人们一个情感交流的实验舞台。青年玩家在虚拟游戏情景下如何处置他们在浪漫关系中的性别角色,他们对待爱、恋、友谊等感情的做法与态度,正是一个了解当代青年如何进行私人生活探索的窗口。作为网络原住民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其情感生活仍值得人们的进一步关注。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