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 连芙萱
840束象征幸福的铃兰花皎洁绽放,这是由50多名连云港巧手妈妈巾帼志愿者编织而成的永不凋谢的花束,近日,这些“冬奥之花”已经发往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现场,即将成为世界各国运动员手中的获奖花束。
今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采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中外绒线编结手法的“海派绒线编结技艺”,纯手工制作的绒线花束,寓意着温暖、祥和,可永久保存,成为“永不凋谢的奥运之花”。颁奖花束由恒源祥集团提供设计、全国上百名民间手工艺人和数十名残疾手工艺人以羊毛绒线手工编结而成。连云港市是江苏省唯一承接“冬奥之花”编织任务并通过冬奥会组委会审核的城市。
颁奖花束的花材包括象征友谊的玫瑰、象征坚韧的月季、象征幸福的铃兰、象征团结的绣球、象征胜利的月桂、象征收获的桂花、象征和平的橄榄。北京冬残奥会颁奖花束在此基础上多了一种——波斯菊,象征自由和永远快乐。
“我们连云港主要承担了铃兰的钩织,花语是幸福来临,这是一项神圣而重大的任务,容不得半点瑕疵。”连云港市妇联副主席臧永明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去年9月10日连云港市妇联接到冬奥组委关于编织800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的任务后,便召集来自各行各业的50多名巧手妈妈巾帼志愿者。她们中有高校手工培训老师,有手工技艺非遗传承人,有手工编织能手,还有连里巾帼·恒爱行动的志愿者。
编织好一束合格的铃兰花究竟有多难?连里巾帼·恒爱行动的志愿者沈海萍告诉记者,一束完整的铃兰有大大小小18朵花, 大约要2400多针才能完成,而且每一朵花的大小、形状、间距都有严格要求。
“刚接到任务的时候,就算是编织高手,也是尝试了很多次,报废了很多残次品。”巧手妈妈巾帼志愿者沈昳红告诉记者:“铃兰花刚开始做的时候特别难,我一般要钩到深夜2点,最多才能钩出2朵合格的花,完成一束花需要十几个小时。”
为了让每一束花都高质量按时完成,巾帼志愿者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两个多月的日夜赶制,巧手妈妈巾帼志愿者们超额完成了任务,共编织了840束、15120朵“冬奥之花”,钩织超过205万针,这些饱含巧手妈妈深情厚谊的花束必定会为冬奥增添别样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