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飞扬》讲述了20年前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获得者杨扬的励志故事,娓娓道来一个从中国北方小镇走出来的女孩,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国际奥林匹克舞台,如何以自己的传奇成就震撼体坛,感动世界。
■ 徐阳晨
冰心有一首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在观看电影《我心飞扬》后,我内心最为深刻的一个体会。
作为本届冬奥会唯一特许授权的电影故事片,《我心飞扬》讲述了20年前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获得者杨扬的励志故事,娓娓道来一个从中国北方小镇走出来的女孩,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国际奥林匹克舞台,如何以自己的传奇成就震撼体坛,感动世界。
竞技体育本身处处充满了动人心魄的精彩,而以其为原型创作而成的影片放大、还原了比赛细节,揭开了运动员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更道出了我们迈向世界冠军这条路的不易。
《我心飞扬》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切入的,当时的杨帆已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内短道速滑的“种子选手”,其天赋和实力被外界寄予厚望。然而,父亲在看望自己训练的路上遭遇车祸,意外去世,让杨帆在赛场上几乎情绪崩溃,直接输掉了与韩国队至关重要的一场比赛,此后她一蹶不振,选择了退役。
杨帆退役后回到家乡小镇,操持起父亲生前留下的照相馆,没落、孤单、清冷地应对着冰天雪地的北国生活。一天,教练秦杉远道而来,劝说杨帆重新归队。在秦杉的一再坚持下,杨帆放下心中芥蒂,选择背起行囊,再次离开家乡。在升腾的薄雾里,在温暖的初阳下,杨帆以奔跑的姿态融入小镇火车站的轰鸣中,一个冰雪世界里的奇迹如梦幻般展开。
影片抛出的“国家重托、生死竞争、意志比赛”等关键词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以冰雪竞赛造就的独特视角为蓝图,让观众始终沉浸在极具张力、紧张刺激、充满悬念的气息中。尤其是对1998年长野冬奥会决赛的特写,意味深长——冰冷的气息,超速的滑行,以及特写镜头下运动员坚毅的轮廓,交织为长野上空隐忍、激动又令人心惊的一夜。
这是一场注定“失意”的比赛!没有放大的痛楚,略过不必要的煽情,导演意图通过运动员激烈的喘息、坚毅的轮廓以及隐忍的沉默,呼喊出中国女子短道速滑的不甘与渴望:“仅仅是一个刀尖的距离啊,难道为了这一个刀尖,我们又要再等四年?我们到底离冬奥还有多远?”
路,此刻既没有明灯,也没有尽头。
以“赛点”刻画“命运的节点”,每一次赛事沉浮,暗示着主人公杨帆前半段运动生涯的不顺,她个人的跌宕命运,也是中国女子短道速滑历史的缩影。
底子薄、技术落后、伤痛沉积,新生代人才乏力……
影片想记录的不仅仅是“冠军”的成长,面对长达数十年的冬奥之路,面对一次次冲击金牌的失败,在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往复循坏中跌跌撞撞,如何守正创新?这是几代中国体育人的博弈,运动员在成长,教练也在成长,每一步的艰难都在铸就顽强的意志力、承载力、自我革新力。
在杨帆的“冠军之路”上,影片也对师徒情谊着墨甚浓,两人之间的交集火花四溅。试想下,如果没有秦杉这样的教练,无数个杨帆或许只是“昙花一现”。由夏雨饰演的教练秦杉,既有对运动员的坚持、肯定、不放弃,也有固执保守的一面,但在共同的目标面前,一切的冲突隔阂最终归于和解,个人的情感服从于国之大局,这也是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成长的真实写照。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面对奥会村餐间的各国运动员们欢声笑语,秦杉喃喃自问:“为什么别人来参加奥运会都乐呵呵的?”显然,导演试图表达中国体育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追寻与探索,在极致的荣耀,在惨烈的输赢之上,到底什么是永恒的意义?面对这一问题,影片没有给出明确答案。我们可以理解为,中国体育依然在追寻的路上,抑或是过程并不重要,其中所深厚根植的竞技精神,才是价值所在。
以盐湖城冬奥会为终点,影片深刻阐释了中国冬奥首金背后的故事,如一湾幽泉,沿着水流蜿蜒而上,其源头是激涌、磅礴的巨瀑,无数的雄心壮志与波澜壮阔在倾泻而下。经此一役,短道速滑队成为了中国在冬奥会上的第一夺金点,王濛、周洋等新生代运动员相继崛起,不断书写新的传奇。
从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再到2022年“双奥之城”的璀璨闪耀;从1984年许海峰实现中国奥运首金,到2002年杨扬拿下冬奥首金,再到2022年创造冬奥历史最好成绩,中国一代又一代体育人凝心聚力,艰苦的努力和拼搏的汗水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值得被铭记,被书写,被传颂。
《我心飞扬》在2022年冬奥会的高光时刻,聚焦非凡成就,有自信、有能力、有底气为世界深度讲述中国体育发展的故事,诠释中华儿女拼搏的风采,让全世界看见一个青春的中国,一个奋进的中国,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