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美·看点 PDF版下载

版面: 美·看点

带一颗童心,传递家庭家教家风里的爱


    《家庭·家教·家风漫说书系》用简单的形式蕴藏深沉的情感,让我们在漫画的世界中慢慢找回自己的童心,进而,带着满心的爱回头看自己的家人、配偶、孩子……

    ■ 叶萱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一时间,朋友圈里的家长们纷纷转发“依法带娃”的新规,似乎更多人因为这项法令的出台而更加关注家庭教育这件事。

    但困惑的声音也更多了——都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孩子却是一家一个样,作为普通家长,若是只按法条行事那岂不是等于“贴地飞行”?市场上家教书的品类浩如烟海,国外的先进理论也不乏引进,但若要把先进理念推广到最广泛的基层,那么符合中国国情且阅读门槛不是特别高的家教书有多少?目前家教书显然是给家长看的居多,但既然家教、家风都是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才能逐渐完善,那么能亲子共读的家教书有哪些……

    我就是在这些讨论的声音里,接触到了由中国妇女报山东记者站站长姚建策划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三本的《家庭·家教·家风漫说书系》,刚翻阅的时候以为不过是简单的绘本,但翻着翻着,却发现了别样的惊喜!

    这是一套图文并茂、老少咸宜的“亲民+亲子”家教书。这套书难得地摒弃了大段的教育学理论或专家说教,就只是简简单单一页纸上一幅图、几行字。没有冗余信息干扰,反倒能让读者聚焦于图画和主题句所要传递的主要信息,一眼就看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漫说家庭》这本书,其中一幅图里,一个女孩子闭上眼,脑海中就浮现爸爸对妈妈的不尊重行为,主题句“你对妻子的态度里,藏着你女儿的未来”,这其实点明了家庭暴力的缓释性危害。另一幅图里,妈妈微笑着端一杯温水,主题句是“经常叫声妈妈,自己心里暖,妈妈感觉会更暖”,看到这时,我看看身边10岁的儿子,他也仰头看看我。他眨眨眼,突然笑眯眯,我就知道,他懂了。所以说读这本书不需要设定理解水平与学历层次——这本书适合与我们的孩子一起,说说笑笑阅读,讨论交流反思。因为它的诚意与用心,已经化解了所有阅读门槛。

    这套书难得地在尊重孩子的情绪之余,还设身处地地接纳家长的情绪。比如在《漫说家教》这本书里,把孩子画成眨着一双大眼睛、缩在小乌龟壳里瑟瑟发抖的拟物形态,环绕在它周围的是麻将牌、酒瓶子和父母的吵架声,配文:“麻将可以打,但不能在孩子在家学习时在家打;酒可以喝,但不能经常喝得醉醺醺地回家;架可以吵,但找个孩子不在的地方尽情吵。”多么生动啊……成年人的社会交往常常有很多无奈,有应酬有矛盾,我们不能苛求孩子,同样也不要过于苛求自己!当我们寻找到合适的方法逐一解决了问题,“为人父母”就不是一件那么难的事。换言之,只有当我们自己可以从容做父母,并从中享受到陪伴的温暖,我们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也坚信幸福的存在,不畏惧婚姻与生育。

    这套书还充分挖掘了传统文化元素,以史为镜,深入浅出讲典故。《漫说家风》这本书,用四格漫画的形式讲了子路百里负米、朱寿替父诉冤,还介绍了女子笄礼、男子冠礼的由来,并将部分生僻字标注拼音,在便于读者阅读的同时,也体现了编者严谨的考证态度。这样生动的表达形式,不仅使这本书成为我和12岁女儿分享传统故事的依据,还被女儿带去学校,成为了他们手抄报小组的图文素材库。

    是的,好的家庭教育书,一定是可信可用可分享,《家庭·家教·家风漫说书系》做到了。其用简单的形式蕴藏深沉的情感,让我们在漫画的世界中慢慢找回自己的童心,进而,带着满心的爱回头看自己的家人、配偶、孩子……

    书里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爸爸妈妈彼此相爱。

    那么,给孩子的比“最好”更好的礼物,就是把我们家庭、家教、家风里的爱亲手传递下去——愿你们在未来,也愿意给别人这样的爱!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