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创·创业创新 PDF版下载

版面: 创·创业创新

三天上班、两天居家办公,员工自己决定办公地点,节约通勤时间,提升职场幸福感……

混合式办公:让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成为可能?


    近期,携程正式推出“混合式办公”的新闻在职场人的朋友圈里引起了一波热议。每周“3+2”自由组合的到岗模式,让很多职场人直呼“解放通勤,真香!”据悉,参与到此制度的员工大多对于可以省去通勤甚至化妆时间表示赞许,“边度假边办公”“边看娃边办公”貌似有望实现。同时也有人担心这样会导致工作和休息的边界更加模糊。职场管理专家认为,远程办公将是长期趋势,但同时也对职场管理者提出新挑战,而中国何时能流行,取决于我们何时能构建起高效的管理水平。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李雪婷

    灵活的办公地点和时间

    经过为期6个月的“2021混合办公试验”,在线旅游平台携程集团近期宣布,今年3月1日起,每周三、周五,携程各事业部、职能部门可根据实际管理需求,实行或逐步推行1~2天的混合办公,即每周有1~2天,符合条件的员工可自行选择办公地点。薪酬和福利待遇保持不变。

    随后,美妆企业玫琳凯中国也宣布实行混合办公模式。据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自今年2月起,除了公司指定日需全员到岗,在其他工作日,符合条件的员工每周可选择1~2天远程办公,并自主决定是哪几天。“远程办公地点不受限制,员工可以选择距离公司10公里的家,100公里的郊外,甚至是1000公里外的三亚沙滩。”

    对于职场人来说,混合式办公最直观的好处,来自缩减的通勤时间。

    玫琳凯销售部的Charles,家住北京丰台区,每天上下班单程需要换乘3条地铁线,花费一个半小时,现在一周免去两天在路上的通勤,等于多出了大半天的闲暇时间。“那可是整整六个小时,健身大计又可以拾起来啦。”

    携程机票事业群的设计师婷婷是混合办公试验白名单中的一员。听到这个消息之时,她“兴奋,又有点担忧,担心生活和工作边界会变得很模糊”。在经历过试验后,她对混合式办公的态度从中立变成了支持。作为设计师,她发现在远程工作时,对方通常会先跟她预约沟通的时间,这让她更容易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也更容易专注而不被打断。而在生活方面,混合办公不仅节省了通勤时间,就连“化妆品也省了”。

    事实上,在国外,如亚马逊、谷歌、微软、苹果等高科技公司,早已把远程办公常态化、制度化;在国内,经过疫情+极端天气的影响,大部分企业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试行过远程办公等自由灵活的办公模式。如今,中国作为劳动力大国和互联网大国,或许正在面临“办公转型”。

    时间利用更高效 技术保障需到位

    据携程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8月9日至2022年1月30日,携程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2021混合办公试验”,共有1600多名客服、技术、产品、业务等岗位的员工参与了实验。

    整体数据显示,参与员工对混合办公制度的态度在试验后持续向好:不支持的由1%下降为0.1%,保持中立态度的员工由实验初期的17.4%下降到12.1%,而强烈支持的占比提升6.3%,至近60%。同时,离职率降低了32%。

    在近六成支持混合办公的员工调研中,投票最高的3个理由分别是:减少了通勤时间,时间利用更高效(93.6%);便于平衡工作和生活(78.4%);幸福度高,工作上更有创造力(75.1%)。

    另一家试行混合办公模式的企业玫琳凯也在前期进行了调研。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实施方案并非来自人事部,而是来自员工的提议。2021年1月,玫琳凯中国成立了Project Us员工赋能项目组,项目组旨在将员工的心声落实为员工真正需要的、且个性化的制度及福祉方案。此次混合办公模式及灵活工作时间制度的方案,就是由该项目组发起并提交给管理层的。

    Project Us 项目组成员温森补充表示,“通过全员前期调研,我们了解到玫琳凯的员工几乎近80%都是上有老宝贝,下有小宝贝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的责任和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我们在提出混合工作模式方案的时候,就想到尽可能多地去赋予弹性,比如让员工自己来决定每周的远程工作日是哪几天。”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上的软性和弹性更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安全保障。对此,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也提到,多年以前携程就在信息安全方面进行了投入,在IT支持方面早已为混合办公做好了准备。员工在家的办公设备需要特别注意,网络也要做好像内网一样的保护措施。

    同时,为了确保员工不论在家或是其他远程场所都具备与办公室相同的便利,玫琳凯投资了一系列技术工具和在线支持团队,并推出“远程办公指引”,让异地协作和沟通更为顺畅。

    推行的前提是高效管理水平

    作为携程混合式办公制度的主要倡导者,梁建章认为这一制度的推广不仅有助于减少交通堵塞,保护环境,还能缓解大城市高房价和地区间差异:“如果一个城市平均每天有20%的人员采用远程办公,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通勤日的交通拥堵,路上车少了,增加了通勤效率,也会使得人们更愿意住在市郊。长此以往,近郊和市中心的房价总价可能越来越接近,近郊副中心更加繁荣。”他认为,混合办公模式对现有的员工和未来潜在的、想到携程工作的员工,都会大幅度提升吸引力。“这样一来,大家不需要每天花一两个小时通勤,确实对于家庭生活和生育率提升有一定帮助。”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助理教授吴冬媛认为,携程推出的“3+2”混合办公制度是个积极的尝试。更重要的是,它让员工可以自己选择灵活的办公时间和办公地点,增加了劳动者对工作的把控感,从而提高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她说,上海也有外企早就对灵活的办公方式进行了尝试,以更好地激励员工,“这也反映出,公司愿意将混合办公制度作为一项竞争优势,以此吸引、留住人才。”

    畅销书《华为灰度管理法》作者、百森咨询创始人冉涛持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远程办公在目前的中国只是个时髦话题,几年内要实行有很大难度,因为“政府或国企如果不能实行远程办公,目前BAT也没有这个风潮,那么小公司去做远程办公,形不成社会影响力”。

    他认为,推行远程办公的前提是,管理效能不下降,员工产出不降低,这也是目前最大的难点。“国外远程办公进度较快,有一些外在条件,比如西方发达国家有百年职业化的积淀,员工的职业化程度较高等。中国的职业化从改革开放开始,速度过快,成熟度还不够,不乏员工在远程办公中耍小聪明,以及被周围人效仿,这会导致沟通和管理的成本提高。”

    冉涛认为,在现阶段,远程办公的推行并不具备普适性,只适合特殊岗位在特定时间内实行。比如智力创造、服务行业更加适合,比如咨询顾问、记者、编辑等岗位,这些岗位的工作可切割,能独立交付。

    在他看来,远程办公将是长期趋势,而中国何时能流行,取决于我们何时能构建起高效的管理水平,“如果打卡思想不改变,远程办公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我认为中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具备这种职业成熟度,继而才能推广远程办公模式。”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