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耿兴敏
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辅料包材所所长肖新月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今年两会,她建议在居住地相对集中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以校车代替寄宿,以解决农村低龄儿童上学的交通困难。
“在居住相对集中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推行校车,将极大缓解学校安全、饮食、住宿管理的压力,减轻学生家长的接送困难和经济负担,增加亲子相处时间。”
肖新月今年的建议,源于对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农村学校进行的调研。通过调研,她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定边县目前共有农村中小学26所,其中100人以下学校8所,占30.77%;500人以下学校(不包含100人以下学校)7所,占26.92%。上述两种规模学校占57.69%。
一方面,农村学校通常规模较小,住宿制对管理和资金要求高,学校压力大。学校除了正常教育教学外,还需负责学生的一日三餐和住宿管理,需每天24小时有教师在学校。如果夜间有学生出现身体不适,教师还需要第一时间去照顾学生。这种状况下,农村教师压力较大,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导致很多教师不愿在农村工作。
另一方面,低龄学生寄宿存在安全问题,且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疏远。父母不能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心理动态,孩子大部分时间脱离家庭容易与父母感情淡漠。尤其内向的孩子,会把委屈藏在心里,老师很难及时发现、引导,长期如此,孩子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孩子越小造成的负面影响越严重,现在定边县农村学校普遍是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寄宿,还有个别附设幼儿园的学校不得不接受幼儿寄宿。
调研中,肖新月注意到,农村的往返通学,存在交通安全隐患。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多数是本乡镇周边的农村孩子,其中不乏留守儿童,大多是爷爷奶奶骑电动车、开三轮车,甚至农用车进行接送,交通安全隐患很大。
肖新月表示,自2013年脱贫攻坚实施以来,乡村道路硬化率高,很多地方实现了全覆盖,校车可安全到达每一个自然村,并可实现集中接送。
肖新月建议,目前很多农村班车资源过剩,可将其纳入校车服务范畴,减缓上下学时的交通压力;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用校车接送学生,降低学校运行成本,节省的资金可用于改善住宿条件、优秀老师的奖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