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权益观察 PDF版下载

版面: 权益观察

湖南宁乡——

保护未成年人,用好“快”“慢”工作法


    ■ 邵伟 谢文

    从晚上7点多无意间发现的一段视频,到10点瘦弱男孩被搂进温暖怀抱,再到村干部、妇联执委、学校老师、儿童专干等坚持每天随访记录……

    近日,两段疑似一个男童被家暴的视频引起湖南省宁乡市妇联关注后,该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多方联动,用好“快”“慢”工作法,织密筑牢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为受伤害儿童提供了应有的保护。

    不久前的一个晚上,宁乡市妇联权益室主任喻胜华正在家里享受难得的亲子时光。突然,手机微信弹出城郊街道妇联执委黄蕾发来的两段视频。在视频中,一个赤裸着的小男孩,身上遍布着触目惊心的红色印痕,一个没有出镜的女人在旁边不停地数落责骂,孩子一边抽泣一边求饶。女人和孩子都操着宁乡口音。

    面对这一情况,宁乡市妇联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迅速启动,各项工作按照“快”“慢”工作法有序展开。

    保护孩子

    喻胜华询问黄蕾后,得知她并不认识当事人,视频是一位亲戚在小区微信群中看到后转发给她的。

    宁乡市有29个乡镇(街道),面积29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26万。视频中的孩子在哪里?街道综治办、社区居委会、派出所工作人员和小区管理人员马上上门走访,到处寻找有关线索。

    一个多小时后,相关情况被查明:孩子住宁乡西部某镇某村,9岁,父母离异,由奶奶带养,因调皮被奶奶用竹条抽打,并将视频发给孩子妈妈。孩子妈妈在娘家小区微信群里将视频转发,吐槽孩子奶奶的不当行为。

    随即,相关工作无缝衔接快速推进。由孩子所在镇的党委书记主持成立工作组,一方面派出所民警立即出动办案,另一方面为防范伤害进一步发生,镇妇联主席、镇值班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妇联主席等人将孩子从奶奶家带出护送到外婆家。

    从19:46分视频发出到22:00孩子被安全护送到外婆家,时间仅用了2小时14分。

    全方位帮扶

    查明情况后,宁乡市妇联副主席周建新与远在江西打工的孩子妈妈取得联系,并进行了详细交流,既向她反馈调查的情况、孩子目前的状况、相关工作的进展等,也为她提供了各种法律、程序等方面的帮助和咨询。

    孩子妈妈感动地说:“我瞬间觉得腰杆硬了。”并连夜删除了朋友圈、抖音中的相关视频。

    第二天一大早,宁乡市妇联权益室主任喻胜华、法援律师杨婵、心理咨询师文一瑀、镇妇联主席李佳等一行人赶到孩子外婆家,看望评估孩子的状况,上门提供各种帮助。在律师、专家的指导下,综合各方情况,从更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孩子妈妈艰难地做出了不起诉变更抚养权的决定。

    持续关爱

    从查明案情的那一刻起,《宁乡市未成年人保护强制报告制度》的自查也全面启动。宁乡市教育局排查孩子所在学校及班主任老师,宁乡市民政局排查村儿童主任,宁乡市妇联排查村妇联主席,镇里排查村治调主任及驻村辅警……通过多方连夜排查,发现本案只是一件初案,系孩子奶奶与孩子妈妈关系不和,故意录制视频激怒她。但孩子的父系家庭成员观念比较陈旧,且曾有家暴史。

    为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充分保障,宁乡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织密筑牢关爱保护网。当地派出所民警对案件进行调查并记录,对孩子奶奶的违法行为进行训诫;宁乡市妇联为孩子奶奶、妈妈及孩子本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在学校和村部开展了两场未成年人保护宣传讲座;学校、村儿童主任、村妇联主席启动随访工作,每天走访并记录台账……

    日前,宁乡市妇联对此案进行回访时,村妇联主席反映:“通过走访,没有发现奶奶再打孩子现象。几天前,孩子妈妈给奶奶和孩子寄回了新衣服。”

    一起儿童受暴案件,取得了理想的阶段性成效。

    撑起成长蓝天

    “未成年人保护案件因受害人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很容易引发重大舆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喻胜华说。

    “把受伤害的孩子保护起来,越快越好!”“全方位提供帮扶举措,快速到位!”“给孩子持续关注关爱,慢慢来!”……自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国家监察委员会、公安部、全国妇联等9部委出台《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以来,宁乡市妇联坚持以“受害人为中心”的工作原则,用好“快”“慢”工作法,成功处理未成年人保护案件5件。全市形成了当地党委、政府、妇联组织第一时间到位,公安迅速介入,妇联、民政、教育等部门以及妇女儿童维权律师、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合适成年人、妇女儿童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团队持续关注关爱的工作机制,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未成年人的伤害,有效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