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

创新祭扫形式 推进移风易俗

——各地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引导群众文明祭扫


    3月30日,浙江湖州市吴兴区道场乡桂花山公墓工作人员在进行“一墓一鲜花”代扫活动。新华社记者 徐昱/摄

    河北邯郸市巾帼志愿者韩艳霞给同学们分享英雄邱少云的革命故事。   杨帆/摄

    3月31日,广西东兴市边防民警通过互联网开展“云祭扫”活动。高峰 林珉正/摄

    又是一年春草绿。清明节将至,扫墓祭祀,寄托哀思,缅怀先辈,祭奠英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然而,疫情还未完全散去,在一些纪念堂、墓园、烈士陵园尚不能开放的情况下,如何祭奠先烈,缅怀追思,做到健康祭扫、安全祭扫、文明祭扫,成为今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的“一场考试”。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通过实地探访发现,各地纷纷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创新祭扫服务载体,推动丧葬礼俗改革,引导群众自觉将清明节祭扫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推进移风易俗,助推社会风尚清明、进步。

    多点位“云祭扫”,寄托哀思

    今年,南京所有墓园暂停现场祭扫服务,很多家庭无法走进墓园。为此,雨花功德园率先在全市推出了5G多点位可视网上“云祭扫”,可以实现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亲人多点位同时看到祭扫现场。

    3月11日上午9点半,一条跨越时空的亲情视频电话成功连线,一头是雨花功德园园区,一头是家中灵位牌前的谢先生。“老伴,我来看你了。今年情况特殊,我们在家里祭奠你……”谢先生动情地说。

    “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您的家人无法来到现场为您二老祭扫,他们特意委托我代为扫墓,以表达他们的追思之情。首先为亲人净碑……”一名身着正装的工作人员在陈女士父母墓碑前述说着,除了净碑,工作人员还依次摆放祭品、鲜花,代为亲人鞠躬……按照步骤完成所有祭扫内容。祭扫的同时,另一名手持手机的工作人员将代为扫墓的全过程视频连线陈女士,同步传送给远在海外的陈女士观看,“因为疫情原因,我已经困在国外两年回不来,不能给父母扫墓,但今年通过这种视频连线方式‘云祭扫’,我感到很宽慰。”陈女士说。

    据了解,今年清明期间该陵园将全面开放这一业务服务,开通20条视频祭扫专线。市民关注“南京市雨花台功德园”微信公众号,即可实现云祭扫。云祭扫不收取通信费、服务费。

    网上预约 鲜花祭祖

    3月29日,杭州市民吴女士拿着买好的一束鲜花以及供品来到了位于萧山区的山南陵园,为先人扫墓。“我们很早之前就用鲜花替代香蜡纸钱,鲜花祭祀同样能表达哀思,祭祀故人。”吴女士说。

    吴女士告诉记者,担心清明假期人太多,所以通过网上预约,提前来祭扫。

    据了解,为更好地做好清明祭扫的安全服务保障工作,3月26日至4月6日,杭州全市25家较大型公墓实行先预约后祭扫。市民可通过“杭州民政”微信公众号进入预约系统,或关注目的地公墓(陵园)的微信公众号,选择“扫墓预约”操作即可。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各公墓都开通了电话预约通道。

    吴女士对网上预约很赞同,“此举非常智慧”。原来前几年祭扫,她遭遇过一次大堵车,在路上“耗”了两个多小时。“如今有了预约系统,可以更加自如地安排祭扫日子啦。”吴女士说。

    诵诗读史,缅怀先烈

    3月27日,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大和村镇妇联在姚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举办了一场“缅怀先烈 珍惜美好生活”主题活动。巾帼志愿者韩艳霞给同学们分享了英雄邱少云的革命故事。

    孩子们用耳倾听,用心感受。武雨泽同学说:“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会非常珍惜,好好学习,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韩艳霞说:“在特殊的节日里带领孩子们诵读诗词,给他们讲故事,既是对故人表达哀思,也可以激发少年儿童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和爱党、爱国情怀。”

    据悉,清明节期间,和村镇妇联将在镇域内各个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举办缅怀先烈的纪念活动,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涵养爱国情怀。

    3月29日,在甘肃省兰州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传承红色基因 清明祭英烈”线上主题教育活动已经启幕。六年级的代佳忆小朋友打开兰州文明网“2022我们的节日·清明”专题页面,向英烈献上了一朵小花,写下了自己的留言,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哀思与悼念。

    连日来,兰州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的同学们纷纷上网,点击“清明祭英烈”版块,通过献花、签名、寄语等形式,表达对英烈的缅怀和敬仰。该校还组织学生开展了解清明知识,制作清明小报;线上演讲、诗歌朗诵、观看爱国主义影视作品、了解“逆行英雄”的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对民族、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记者还获悉,4月2日,兰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兰州广播电视台将共同举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兰州市中小学生“清明祭英烈”线上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市中小学生以实际行动致敬革命先烈。

    节地生态安葬 推进移风易俗

    3月25日,陕西省富平县妇联向广大妇女姐妹们和家庭发出倡议书,倡导大家以网上祭祀、家庭追思、代替祭扫、追忆遥祭等现代文明的方式,祭奠故者,缅怀先人,把对先烈先辈的悼念缅怀,转化为爱国爱家的浓厚情感。倡导广大家庭进一步树立孝老爱亲观念,老人在世时,勤孝敬厚赡养;老人逝去后,节俭治丧,文明祭奠。

    据了解,自2018年3月富平县启动新型城乡殡葬改革工作以来,共筹措殡葬改革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推行火化、推进全县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富平县民政局、妇联坚持引导城乡群众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文明礼葬、节约土地、文明祭扫,并发挥镇(街道)、村(社区)及红白理事会、巾帼志愿服务队的作用,上门服务,帮助群众办理治丧事宜,缩短了治丧时间,简化了招待标准,减少甚至杜绝了大操大办。庄里实验区推行火化后,西关村村民董增耀告诉记者:“以前办个丧事没有三四万元下不来,现在火葬节省了一大笔费用,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采写:周丽婷 茹希佳 姚改改 袁鹏 党柏峰/夏奕)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