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创·创业创新 PDF版下载

版面: 创·创业创新

托育险:政策利好启动市场探索


    支持和鼓励开发托育相关保险产品已提上议事日程,各地政府部门在政策层面对开发托育相关保险产品做出了一系列支持。在政府牵头或参与之外,部分保险机构也开始主动涉足该领域。

    ■ 袁园

    北京张女士家有个一岁半的孩子,由于工作原因没时间照顾,打算找一家可靠而保险的托育机构。

    “如果能有相关的保险产品兜底风险,那肯定是最好的,家长们也能放心点。”张女士表示。

    让张女士充满期待的保险产品就是近期北京发文鼓励险企开发的托育保险。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支持保险机构开发托育相关保险产品”,这让不少家有幼儿的家长看到了希望。

    支持和鼓励开发托育相关保险产品并非北京首创。国务院办公厅此前已发布《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并提出“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相关责任险及养老托育机构运营相关保险”之后,各地政府部门就在政策层面对开发托育相关保险产品做出了一系列支持。

    在政府牵头或参与之外,调查发现,部分保险机构开始主动涉足该领域。目前,托育相关保险产品市场处于探索阶段。

    多地将托育险开发提上日程

    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相关责任险及养老托育机构运营相关保险”的建议。

    随后,各地政府均针对《意见》提出的相关内容发布了实施方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天津、重庆、河北、云南、江西、四川等多个省市关于托育的政策中均提及,“支持保险机构开发托育相关保险产品”。从这些文件来看,政策支持的托育保险产品主要集中在融资性保证保险、意外伤害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及机构运营保险等领域。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0~3岁托育服务发展过程中,目前各类托育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婴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不强,面临的意外风险也比成年人要高很多。为提升托育机构以及婴幼儿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需要发挥保险产品的创新,以发挥助推国家托育服务政策落实的作用。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鼓励支持金融业努力开发促进托育服务的新产品,为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提供金融支撑,这是很好的且很必要的措施。“这个过程中,要遵循普惠、公益的原则,不能完全套用市场原则,违背托育服务的本质属性。未来金融业应该创新发展,为托育服务做出应有的积极贡献。”

    已有四城推出托育险相关项目

    政策相继出台后,就有地方政府先行先试。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已有宣城市、中山市、邹平市、南京市等四个城市推出了托育保险项目。

    从四地的托育保障计划来看,其保障内容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婴幼儿意外和健康保险、托育机构员工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公众责任保险。

    以中山市的“托育无忧”综合保险方案为例,该保险方案针对托育机构、保育工作人员和婴幼儿分别推出“机构安心”“员工关怀”“宝贝成长计划”等三个产品方案。托育机构可根据保障需要,自由选择保障内容及保障额度。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托育机构在日常经营中,难以排除发生婴幼儿、家长或其他人员在机构内意外受伤,发生固定资产、财产损失,0~3岁婴幼儿、员工发生意外和疾病等风险。此次量身定制的“托育无忧”综合保险方案,针对以上情况,为托育机构提供综合性的风险保障,分担相关责任,填补了托育机构在人身意外、财产安全、公共责任方面的保障空白。

    除政府牵头的项目外,是否有险企会主动涉足该领域?目前市面上是否有专门针对托育机构的保险产品?笔者查询银保监会发布的备案产品目录,发现在保险产品名称中明确标有“托育”二字的保险产品仅有10款,其中财产险产品4款,人身险产品6款。

    为何这类产品的供给不多呢?资深精算师徐昱琛表示,从精算角度来看,险企不愿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销量不好,保险产品通常是按照销量来计算的,通过销量来摊薄成本,从而实现盈利,销量不好或者未到达预期销量,保险公司就会产生亏损;二是赔付过高,小朋友的出险概率高于成年人,所以赔付的概率也会较高。

    “托育保险产品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开展此项业务的公司不多,随着婴幼儿托管机构的准入和经营行为的不断规范,相关保险产品会逐渐增多,保障范围也会逐步扩大。”某保险业内人士表示。

    业内:托育保险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

    作为运营机构,尤其是针对婴幼儿的运营机构,若无保险兜底,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其无法承担的。想要帮助托育机构化解相关风险,保险是手段之一,也因此被政府部门频频提上日程。

    慧择财险利润中心总监唐景东认为,政府层面提到的托育相关保险,应该是一种创新性产品,整个市场还处于探索阶段。这类产品应该涵盖意外、医疗、疾病、食品安全责任、设施安全责任等保障内容,涉及的险种有意外险、健康险和责任险等多险种组合的产品,这类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托育机构经办风险。

    针对这类产品的发展,虽有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做了实践,但并未形成规模并走出成功模式。“政府在出台政策的同时,可以多做一些宣传,帮保险公司搭建好‘唱戏的台子’。”徐昱琛认为,惠民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托育保险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此外,保险公司也要做好售后服务,应赔尽赔。

    “总体来看,托育险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唐景东解释:一是保险公司和中介机构加大托育险系统的研发投入力度,尤其是多险种线上投保系统的功能开发,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投保系统;二是托育机构应实现婴幼儿信息线上化,同时能够与保险公司进行数据对接,可实现一站式投保、理赔、结算等功能;三是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托育机构进行数据互联,同时给予托育机构保费补贴;四是推动备案托育机构统一投保试点工作,要求备案托育机构经营需购买托育保险产品;五是加强对婴幼儿托管机构准入和经营行为的审核。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