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爱生活·时尚生活 PDF版下载

版面: 爱生活·时尚生活

预制菜走红,监管也应“预置”


    预制菜,让主妇实现厨房自由

    ■ 晓想

    预制菜方便快捷的特点不但契合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也顺应了现代都市年轻人“宅文化”和“轻烹饪”的新生活理念,近两年几乎成了很多家庭聚餐和年节家宴的必选项。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并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

    然而,预制菜的迅速走红,既意味着商机也暗藏着风险。江苏省消保委今年2月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目前预制菜市场存在:菜品质量参差不齐、菜品口味有待提升、菜品标识不详细、菜品种类单一、物流配送及提货问题多等。其中,近三成消费者最关心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食材新鲜程度、制作流程是否干净卫生等;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27.54%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未标注菜品名称及主要食材;23.61%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未标注菜品分量。实际上,这些也是广大消费者的密切关注。

    作为舌尖上的新产品、新服务,预制菜该如何确保安全和美味?业内专家认为,预制菜从研发到生产,再到物流运输、仓储保存,以至送到用户手中的“最后一公里”,都需要全流程严格把关。比如,企业应针对预制菜“两次烹饪”特点,制定一套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尤其要明确食材全流程可回溯。商家也要把好“检测关”,可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或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明厨亮灶”。今年3月25日,全国首个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关于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发布;4月2日,全国首个“预制菜大卖场”已正式在广东上线,相信未来我国预制菜产业必将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不断发展。

    食品安全无小事,预制菜走俏,政府部门的相应政策和监管也不能滞后,也要能前置、预置。此前,农业农村部已出台《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农商直供、预制菜肴、餐饮外卖、冷链配送等业态发展。随着预制菜市场的不断扩容和发展,有关部门还需及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尽快出台关于预制菜行业的国家标准,建立风险评估等级,加强监管,规范经营,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同时,各大线上平台和商超也应通过建立评价机制、跟踪用户投诉、重视市场反馈等,加强对从业商家的管理,以促进预制菜行业的健康发展,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