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完善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农村教师培养支持服务体系,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紧缺情况逐渐缓解,教师培训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教师队伍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 到2035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教师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兴国必先强师”是中国社会的普遍共识。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简称“强师计划”),为新时代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擘画路线图。4月14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有教师1844万名,且数量每年递增,“广大老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支撑起我们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是可以信任和依靠的‘大国良师’。”
四大方面15项举措夯实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教师培养、准入、专业发展、管理、地位和待遇保障的制度、机制全面建立,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快车道。但面对现代化经济转型升级对教育的迫切需求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教育期盼,教师队伍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
为夯实教师队伍建设,“强师计划”从四个方面提出15项举措,着重从以下角度进行改革部署:强培养,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重引领,完善高层次教师人才培养机制;促均衡,强化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抓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赋动能,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
据介绍,“强师计划”目标任务有二:一是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经验,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完善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农村教师培养支持服务体系,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紧缺情况逐渐缓解,教师培训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教师发展保障有力,教师队伍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二是到2035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教师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让乡村教师安居乐业、安心教学
“来不了”“留不住”一直是乡村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难点和痛点。为确保基层教师“买得起、住得好”,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安心从教,“强师计划”提出支持地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解决教师队伍住房困难问题。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介绍,围绕推动解决乡村教师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大力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26万乡村教师、36万青年教师通过公租房保障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但经过调研,目前仍有部分乡村教师在执教学校缺乏周转住房,只能住在办公室、教室或租住农房,居住条件比较差,还有部分教师在县城买不起商品住房。
“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好他们的住房困难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潘伟表示,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在国家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为进一步解决好教师队伍住房困难问题提供有力保证。
“教师群体通过住房保障体系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有多种渠道和方式。”潘伟解释道,首先,符合当地规定的公租房准入条件,住房和收入困难的教师,可以申请公租房实物房源或租赁补贴;第二,通过支持学校利用自有存量土地和房屋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帮助教师群体缓解住房困难;第三,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当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工作一段时间,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还可以通过购买共有产权住房来拥有合适的住房。
“以‘强师计划’发布为契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将继续制定、完善有关解决乡村教师等教师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的政策措施,让教师们能够安居乐业、安心教学。”潘伟说。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教书育人
目前,我国有基础教育教师1586万名,占到总数的86%。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着力加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非常重大。但目前,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师资结构性短缺、教书育人本领有待提高、教师发展受限等问题。
“高质量发展是在均衡的基础上的高质量,所以必须把欠发达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优化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他们的教书育人能力水平,是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任友群表示,要通过推进优师计划,加强定向培养输送;“国培计划”示范,实施精准培训改革;推动协同合作,促进整体质量提升等做法,改进和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强师之强基础在于活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刘益春认为,基础教育学校要创新教师治理机制,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工作热情,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同时,完善教师激励体系,注重精神荣誉激励,强化专业发展激励,完善岗位晋升激励,健全绩效工资激励,突出关心爱护激励,持续焕发教师活力,不断增强教师韧性,形成教师才智充分涌流、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我们希望更多真正乐教爱教的有志青年能够读师范、当老师,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教书育人,承担振兴乡村教育事业的时代使命。师范院校要永远做乡村任教毕业生的坚强后盾,持续关注、跟踪毕业生的专业发展,特别是那些到艰苦贫困地区任教的毕业生,培养造就支撑欠发达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先生’。”任友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