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

新闻壹段评


    警惕电信诈骗“瞄准”未成年人

    受疫情影响,一些地方的中小学又启动了居家网课教学。孩子们使用网络的机会多了,加上缺少安全意识,网络诈骗分子也有可乘之机。近期,在广东、江西、江苏等地相继发生针对中小学生的网络诈骗。三年级小学生小周玩手机网络游戏时,有人称可以给小周送礼物和游戏装备,便按陌生网友的提示操作,最终被骗6000元。

    多起中小学生遭受网络诈骗的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下,儿童“触网”低龄化已成为普遍现象,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值得社会各界共同关注。首先,家校教育不能“缺位”,要及早介入,提升孩子安全意识,避免“禁网”一刀切。其次,各大网络平台应当发挥自身作用,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此外,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开展更深层次的管理,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氛围。

    发“疫情财”须严厉打击

    近日,上海市公安局就“上海一超市员工加价销售商品涉嫌非法经营”发布通报。通报称,经查,4月以来,犯罪嫌疑人尤某某(男,39岁,超市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大量购买肉、面包等商品,再将每份商品加价后向封控小区居民销售。目前,犯罪嫌疑人尤某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当下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有人却借机恶意哄抬物价,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市民日常生活,也给疫情防控带来了阻碍。因此,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刻不容缓。市场主管部门应积极扛起监管责任,让发“疫情财者”付出沉重代价。广大市民群众也要对不法行为进行投诉举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要将“儿童食品”纳入法治轨道

    近日,有媒体报道,很多家长热衷于购买打上“儿童”标签的食品,“儿童食品”价格比同类食品高出不少,有些家庭购买“儿童食品”的支出已经占到家庭食品支出的一半以上。但事实上,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儿童食品”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市场上所谓的“儿童食品”与其说有益于孩子饮食健康,不如说是一种营销策略。

    “儿童食品”的野蛮生长不仅会让许多家长花冤枉钱,更可能对儿童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广大家长要擦亮眼睛,切勿盲目相信“儿童食品”标签。相关部门应明确“儿童食品”的专门分类,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将“野蛮生长”的“儿童食品”纳入法治的轨道。

    “最美遗照”致敬生命

    近日,在陕西商洛,“85后”女孩杨鑫因免费为2000余名偏远乡村老人拍“遗照”感动全网,获得一致好评。4月15日,杨鑫也因此获得了5000元正能量奖金。

    照相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对偏远乡村的老人来说,照一张体面的照片却不是一件容易事。“最美遗照”为老人送去的不仅仅是一张张照片,还有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侯文雅 整理点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