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史玉根
延伸产业链,实行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村创业的一条成功之道。一批“巾帼新农人”跳出单一产品生产的老路,实行多产业融合发展,从当初的“少而小”发展为“多而精”,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多业态发展,玫瑰种出新花样
河北省唐山市“巾帼新农人”、佳华(唐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丽佳突破过去单一养殖甲鱼的经营模式,引进种植食用玫瑰,并进行深加工,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多业态多产业发展。
宋丽佳在唐山市玉田县大安镇龙爪子村出生长大,2008年大学毕业后回村创业。当时,包括宋丽佳的父亲在内的许多村民都从事甲鱼养殖,由于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养殖户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收益不太稳定。
回村当年,宋丽佳说服父亲牵头成立了鑫龙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供应种苗、饲料,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对外经营。经过几年发展,合作社成员增加到200多户,有了自己的品牌和稳定的销售渠道,成为当地成员最多、实力较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养殖规模扩大了,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大大增加,养殖收益稳步提升。
在现代农业领域打拼几年,宋丽佳眼界更宽了,意识到业态单一、产品种类太少,势必制约产业发展。她经常到各地种养基地考察,向农业科研院所咨询,努力寻找新的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项目。
2016年上半年,宋丽佳得知一家植物科研单位培育了一个食用型玫瑰新品种,相比其他玫瑰品种,该品种的性能更优、经济价值更高。当年下半年,她与家人成立佳华家庭农场,引进种苗进行试种。在专家的指导下,第一年他们就获得初步成功。此后,他们建立玫瑰园,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并成立公司,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发玫瑰茶、玫瑰饼、玫瑰酒以及玫瑰纯露、玫瑰精油等系列产品,进行深加工和自主销售,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海外。
在种植、加工食用玫瑰的同时,宋丽佳还利用玫瑰花、畜牧水产养殖等农业资源,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从2017年开始,每年5月,他们和当地政府部门联合举办玫瑰文化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如今,玫瑰园已成为融花卉种植、畜牧水产养殖、采摘观光、休闲娱乐、亲子科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园。多产业发展、多渠道增收,公司年产值达到了1000多万元。
延伸产业链,增加荞麦附加值
由于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不高,内蒙古赤峰市“巾帼新农人”、内蒙古明阳农业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颖打破原有经营方式,调整发展方式,研发生产高附加值荞麦系列产品,成功打造荞麦全产业链。
杨颖是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人,父亲长期从事荞麦初加工和销售。2005年从赤峰粮校毕业的杨颖回乡,协助父亲管理公司。尽管父女俩十分努力,但由于产品种类单一、附加值不高,公司效益忽高忽低,产业一直没能做大做强。2018年,杨颖另立门户,自谋发展。
杨颖着手扩展业态,延伸荞麦产业链,凭借争取到的第一笔帮扶资金,公司很快完成了扩建项目,购置加工设备,建起了一条生产线。同时,杨颖迅速组织团队研发,先后推出荞麦茶、荞麦酒、荞麦醋、荞麦壳枕头、荞麦饰品等系列产品。公司不仅生产普通的荞麦食品,还进行深加工,生产附加值更高的副产品;不仅搞荞麦加工业,还进行荞麦种苗的培育和种植。作为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公司还吸纳了大批贫困户和困难妇女就业,各类新产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以前的销售渠道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杨颖重新开辟市场。在对口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公司的产品多次现身北京的相关展会和推介会。通过线上平台和线下渠道,他们的产品销到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还出口到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
除了荞麦种植和加工,杨颖还搞起了三产,在翁牛特旗城区开设了一家荞麦特色餐厅,经营公司生产的荞麦食品,吸引了众多食客。经过几年发展,如今,杨颖的公司已打造出集种植、产品研发与加工、餐饮、销售于一体的荞麦产业链,并创建了“三生荞”品牌,企业年销售额和营业额达到1700万元。
多产业融合,成就田园民俗游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巾帼新农人”、延边光东朝鲜族民俗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娜入乡创业,利用当地民俗文化和农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一二三产融合,企业增效的同时,带动了村民增收。
杨丽娜是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走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曾在延边做导游、经营旅行社,2012年受邀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考察,一下子被当地的民俗风情和田园风光吸引,独具慧眼的她决定投资发展民俗旅游。
乡村旅游是一个需要融合多产业发展的业态。杨丽娜循序渐进,先从民俗观光和体验做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后,她筹措资金,把村里闲置的校舍改造成民俗餐厅,经营朝鲜族特色美食,同时组织村里的留守老人,编排朝鲜族舞蹈等节目。随后,她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与省内外旅行社合作招揽客源。一批批外地游客络绎不绝地进入光东村,领略朝鲜族民俗风情、享用朝鲜族特色美食,尽兴而归。
光东村是有机稻米之乡,拥有广袤的田园。民俗风情和特色美食旅游项目吸引来游客后,杨丽娜开始开发村里的农业资源。她在田园里修建游步道、铺设小火车铁轨,请来专业团队打造稻田景观;每年与村组织合作举办主题旅游节庆和亲子活动,让游客体验插秧、收割等农事。此外,她还在民俗餐厅设立农特产品展销点,将本村生产的有机大米等特产包装成伴手礼,供游客购买。与农业结合,不仅丰富了公司的旅游项目,吸引了更多游客,还促进了光东村种养产业的发展。
近几年,为应对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杨丽娜开始重点发展民宿业,在光东村先后租赁60多户村民的闲置房屋,将其改造成特色民宿。她牵头成立民宿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村集体+村民”的模式规范经营,使村里的民宿业健康发展,实现了三方共赢。
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如今,光东村已成为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风味餐饮、民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田园旅游新区,杨丽娜的公司与光东村已形成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村集体和村民也大幅增收。
点评
花卉种植、畜牧水产养殖、采摘观光、休闲娱乐、亲子科普等融于一体,多业态发展玩出新花样;种植+产品研发与加工+餐饮+销售,荞麦打造出全产业链;乡村旅游没有止步于简单的农家乐和单纯的民俗游,而是进一步关联、融合当地有机水稻种植、大米加工等产业,协同发展……凭借多业态发展、产业融合和产业链延伸,宋丽佳、杨颖、杨丽娜三位“巾帼新农人”殊途同归,共同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在乡村的多年打拼,她们的眼界更高更宽了,在摸爬滚打数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后,她们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开辟了新的发展之路。
三位“巾帼新农人”的典型案例再次证明,延伸产业链,实行多产业融合,是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也是乡村创业的成功之道。她们突破原有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开创新业态,从而打开了新的局面。当然,实行多产业融合,需要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既要有把实体不断做大做强的发展意识,也要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巾帼新农人”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