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权益观察 PDF版下载

版面: 权益观察

北京一中院家事审判引入“云探望”、创新运用“判后寄语”、打造全链条解纷模式……

以“家”“和”为底色,法断曲直情暖人心


    ■ 钟贝 孔巧玲

    “是法官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让我们真正意识到亲情血浓于水,是一辈子的纽带。”近日,李某向北京一中院家事审判庭——团河法庭送锦旗时说道。原来,因老人去世引发了一起涉及一份遗嘱、三代人、四个家庭、多套房产和多名继承人的纠纷。了解到该案的复杂性,主办法官在律师的协助下,从妥处纠纷、弥合亲情的角度,为各方分析利弊、权衡得失,通过耐心调解让各方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多年的恩怨化解,家庭亲情重修于好。

    温暖的案件结局,独有的司法温度,这是北京一中院团河法庭加强家事矛盾化解、促进纠纷圆满解决的一个缩影。

    多元解纷:创新模式全链条服务

    为积极推动家事纠纷矛盾化解,北京一中院探索构建多元家事解纷格局,成立家事案件多元化解中心,创新提出“前端调查+中端调解+后端回访”全链条解纷模式。

    审判前端,靠前调查了解个案情形,秉承家事诉讼调解优先原则,借力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站开展家庭案件前端调查与调解。针对涉未成年人家庭,与社区、亲属、学校提前沟通,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心理评估、未成年子女意愿征求,确保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子女利益。

    审判中端,不断巩固家事审判“劝、谈、教”相结合的调解方式和调解模式,引入一支由心理咨询师、社区工作者等组成的家事调解员队伍,日常参与协助案件调解、调查、心理疏导,不断修复每一个受损的家庭细胞。

    审判后端,建立回访关怀机制,对判决不准离婚、子女抚养权归属一方、赡养、解除收养关系等案件积极开展案后回访,了解夫妻关系改善及未成年子女、老年人生活情况,帮助修复或重建婚姻家庭关系,把服务延伸到判后,促进家庭和睦,培育良好家风。

    通过多方聚力,近年来,一中院家事案件调撤率上升至35%,多数案件实现同步执行,有效发挥了司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功能。

    专业审判:刚柔相济彰显司法力度

    迎着和煦的暖阳,一份期待已久的判决照亮了小刘的生活,让此前的阴霾一扫而空。

    小刘与小祝结婚3年,时刻遭受小祝的冷暴力,感到生活无望。小刘第一次起诉离婚被驳回,时隔一年半后,小刘不堪忍受再次起诉,一审法院认为双方感情尚未破裂,判决驳回了小刘的离婚请求。二审审理中,面对小刘坚定的离婚主张,结合双方的分居状态,张琳庭长适用民法典新规定,判决准予离婚,吹响了民法典时代家事案件准确适用法律、护航合法权益的号角。

    家事审判中,北京一中院团河法庭始终坚持家庭本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审判实践,作为统一司法裁判标准的逻辑基础,充分平衡法理与人情,将化解家庭矛盾、修复家庭情感、维护弱势群体利益贯穿家事案件处理全过程。

    “虽然你们无法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但你们却能够给孩子一份完整的爱;虽然你们不能将爱情进行到底,但你们却可以将爱进行到底……”团河法庭在依法裁判的基础上,创新运用“判后寄语”对当事人加以劝解和引导,形成“法言+心语”家事裁判文书新模式。通过一份份有温度的司法判决,展现家事审判柔性司法力量,提升家事审判社会引领价值。

    此外,一中院还先后制定了《涉家事纠纷基本规范指引》《涉家事纠纷释明指引》《离婚纠纷诉讼程序指引》《继承纠纷诉讼程序指引》《析产纠纷诉讼程序指引》《赡养纠纷诉讼程序指引》等案件审理指南,对家事案件的法律适用、举证责任、审判模式、审判行为等作出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规定,让家事审判更加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社会治理大格局下的矛盾化解与规则引导相统一。

    家事审判的专业化建设,亦离不开一支业务水平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家事审判队伍。团河法庭中,女性法官占比达80%,他们以“家”“和”为底色,融合法律的刚性和家事的柔性,促进家事审判更加专业化、柔性化和人性化。

    司法为民:延伸职能传递法律温情

    “感谢法官的辛勤努力,帮助我在疫情期间见到了孩子。”在电脑屏幕前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孩子后,小王对法官在疫情期间为探望权执行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表达了由衷感谢。

    法断曲直,情暖人心。一中院团河法庭践行司法为民、传递司法温情,审判工作之外,注重思考职能延伸与群众利益的结合点,以求最大化发挥便民利民效能。

    针对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分居两地或者移居外地、子女异地求学或寄宿学习、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一方身患疾病不便直接接触探望、特殊时期等特定情境,团河法庭在全国率先引入“云探望”模式,借助可视化庭审系统,实现未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父母与子女云端见面交流,以“云”上连线、见屏如面的方式,为当事人架起了暖心亲情桥。

    目前,团河法庭已在20余起离婚案件中释明“云探望”作为探望权行使的方式之一,并在裁判文书中予以确认,实现对离婚父母以及未成年子女的全方位保护。

    此外,团河法庭还建立了离婚证明书开具机制,有效解决离婚过错事实涉及隐私不宜让案外人知晓、财产分割信息详尽不便让案外人知晓、感情破裂离婚事由不适让未成年人知晓的现实困境,目前已发放离婚证明书百余份。该机制获评北京法院第二届司法改革“微创新”优秀案例,并纳入北京一中院“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机制。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单位”“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北京市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多项荣誉的背后,是团河法庭多年来在维护家庭稳定、保护弱势群体中躬耕不辍、笃行不怠的坚定信念。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