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创·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乡村振兴

引进企业、种粮大户流转土地耕种,号召、鼓励农户积极复耕,四川省叙永县大石镇多举措治理撂荒地——

“农民的老本行不能丢”


    四川省叙永县大石镇旺龙村村民在复耕复种的梯田里进行田间管理。

    ■ 刘传福 李悦 文/图

    初夏时节,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大石镇一湾湾梯田里,绿油油的水稻禾苗迎风舞动,长势喜人。

    大石镇地处川南边陲,不少青壮年外出务工,加之传统种植效益不高等原因,导致部分土地撂荒。今年初,大石镇通过引进企业和种粮大户流转土地、鼓励农户自己栽种等方式,大力开展撂荒地治理。目前,该镇绝大部分撂荒地已经复耕。

    大石镇旺龙村特聘村主任杨朝勇,以前一直在外做生意,今年,听说镇上开展撂荒地治理,他回乡重新务农,流转了600亩撂荒地和在耕耕地,全部种上了优质水稻。“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不能荒废,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杨朝勇说,“明年我准备把这些耕地都栽种上‘象牙香’特种水稻。”

    大石镇双全村村民赖发彬今年81岁,她家承包了6亩多耕地,两个儿子外出务工后,她和老伴一直坚持耕种,但由于年老多病,做不了重体力活儿,不得已看着自家的承包地撂荒。今年,镇里引进了一家企业流转土地,帮助他家复耕,消除了老人的一块心病。“他们免费帮我们开荒、栽种,庄稼成熟了让我们收获,这真是一件大好事。”赖发彬脸上堆满了灿烂的笑容。

    大石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陈强介绍,双全村共有150亩撂荒地,承包户确实无力耕种。针对这种情况,镇里与一家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合作,由这家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将撂荒地全部流转,负责对撂荒地进行开荒,提供自产的肥料进行种植,所产粮食归农户所有。“企业将养殖产生的粪污转化为肥料用于种植,解决了企业的排废难题,又促进了农户增收,一举两得。”

    在镇党委、政府的倡导和鼓励下,不少外出务工或在家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也纷纷回村,对自己家的撂荒地进行复耕。互助村4社村民杨光勇就是其中一员,今年,他将撂荒了多年的3亩土地重新翻耕,全部栽种上了大豆。“能种就一定要种,我们农民的老本行不能丢了。”杨光勇说。

    “目前,已经完成1300亩撂荒地的治理和复耕,剩下的200亩在5月底前复耕,全部种植玉米、水稻和大豆等粮食作物。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农田特别是撂荒地的水利设施、农耕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便农业生产。”大石镇党委书记王剑介绍,在开展撂荒地治理的同时,镇村还积极联系协调有关单位,为农户提供优良种子和“保姆式”的农业技术指导,确保庄稼不但种得下去,而且有好收成,“预计今年全镇将增产粮食近80万斤,增收近300万元。”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