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 PDF版下载

版面: 视点

以家暴为主题创作“段子” 通过“家暴妆”博取眼球

“家暴梗”等低俗视频不应“一禁了之”

专家表示应加强事后追责和动态反馈


    高亚菲/绘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近日,关于“家暴梗”“家暴妆”等低俗视频引发全社会的强烈谴责。随着自媒体的开放发展,网络玩梗成为网络生态泛娱乐化的表现之一。在抨击抵制低俗视频之余,我们还应该深刻反思这些问题:“恶示范”为何频频成为网络“吸睛利器”?平台审核漏洞屡被约谈,为何难以根治?对违规博主“一禁了之”后,是否还应追责?

    强化“黑名单”联合惩戒

    拿“社会伤害”事件开玩笑不仅罔顾公序良俗,而且带来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化国宇直指,“黑红也是红”的扭曲价值观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互联网“流量经济”的盛行。“如果不打破‘人气—热度—流量—收益’的封闭壁垒,必然会导致平台在视频审核力度上打折扣,甚至会利用算法向用户推送低俗内容。”他认为,要从根本上净化网络空间,首先应从严提高视频“门槛”。

    目前,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已建立“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黑名单”定期公示制度,要求直播平台第一时间上报劣迹主播信息及其违规证据,经判定列入黑名单后,禁止其进行注册和直播,封禁期5年。

    “但即使个别平台做到了及时删除、封禁相关视频和直播账号,网络主播很可能会换个平台、换个‘马甲’,重操旧业。”化国宇表示,针对这一痼疾,平台应当建立完善的用户注册和账号审核机制,全面推进网络主播和管理员实名制,将屡教不改、屡禁不止的人员列入“黑名单”予以封禁或惩戒。同时在各大网络平台之间尽快建立起联合惩戒机制,让黑主播及旗下关联账号“跨屏”受限。

    另外,对于粉丝数量庞大,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账号,在获取商业利益之外,应承担更高的社会责任。他建议对此类营销号开展常态化网上执法巡查,并建立制度性鼓励,推动民间监督举报机制形成。

    建立“结果负责”信息审核机制

    “部分平台除了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对违法信息能够及时处理外,对‘蹭爆点’的低俗短视频态度暧昧。”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律师、合伙人吴强强解释,对《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不良信息”,有些平台方选择“放任”状态,主动处理不积极,处罚力度有限。此外,对于公众举报的不良信息,平台在处理时也未能做到及时、公开。

    6月1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新修订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新规较之前增加了16条,内容更为具体、责任更加细化。特别强调,“明确平台对信息内容呈现结果负责,要求其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审核管理机制;同步要求应用程序提供者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醒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公布投诉举报方式,健全受理、处置、反馈等机制,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

    吴强强表示,新规明确指出平台对信息内容呈现“结果负责”,将进一步压实、压紧其内容审核职责。如果因平台未及时处理“家暴梗”等失德流量,而导致负面舆情扩大、蔓延,并产生一定危害,平台将与内容发布者一起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新规要求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可以使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对有害信息的防范治理工作中,增强网络治理责任意识,自觉抵制低俗短视频。

    “家暴梗”等视频既失德也违法

    “如果直播或短视频制造传播公然侮辱诽谤他人、造谣扰乱社会秩序、宣扬暴力挑拨男女对立等违法信息,可以依法追究其责任。”吴强强指出,在目前没有统一认定标准的情况下,对“家暴梗”等短视频主要以禁言、封号等方式处理。他建议,监管部门和平台应定期公布典型案例,达到明确创作边界,释放警示信号,强化社会责任的目的。

    化国宇表示,“对于未能切实依法履职的责任主体,不能仅仅以封号一禁了之,应加强事后追责和动态反馈,对平台和信息发布者的网络行为痕迹进行全面调查,依法追责,并及时公布处理结果。”

    网络治理绝非一城一池,必须加强对内容产生者、发布者、审核者、传播者、使用者的综合治理,持续深化监管与追责机制,才能彻底铲除网暴戾气的根源。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