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国梁
父亲入党那年,我还是个懵懂孩童。当时我对“七一”党的生日还没有概念,只记得那天父亲的表现特别郑重和严肃。他换上干净的衣服,戴上党徽,然后郑重地举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我感到纳闷,使劲喊父亲,可是他好像完全听不到一样,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把入党誓词宣读完。
其实那时父亲入党已经半年了,入党时已经宣读了入党誓词。他之所以在“七一”这天宣读入党誓词,就是要重温那个激动时刻,这是属于父亲的“仪式感”。他认为,作为一名党员,要郑重地过党的生日,一定要有个仪式才行。
父亲回忆起往事:“入党那天,宣读入党的誓词时,真是激动啊,我的心都‘砰砰’跳!我都写了好几次入党申请书了,这次终于如愿……”父亲脸上那种神圣庄严而又无比激动的表情,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入党的时刻太难忘了,父亲重温那样的时刻,也牢记了入党誓词。
父亲是我们大家庭的灵魂,记得那时他最引以为傲的是家里挂着的“党员之家”的牌子,那枚红色的牌子就像一枚勋章一样,我们的家也会因此蓬荜生辉。那时父亲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是党员,咱家凡事都得表现积极一点”。
多年来,父亲坚持每年“七一”重温入党誓词,有时还会宣读党章,我也渐渐习惯了他用这种方式过党的生日。对父亲来说,这样的仪式感会提醒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这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这种仪式感对我也有深远的影响,父亲用这样的方式强化了作为一名党员的神圣和光荣,让我早早就觉得,入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我参加工作第一年就入党了,当时父亲兴奋极了。他四处奔走相告,就像当初我考上大学一样。父亲认为,入党是对一个人最大的肯定,他不止一次地向我竖起大拇指说:“好样的!入党了,多值得高兴的事,咱一定得庆贺!”他召集亲友为我庆祝,这也是属于父亲的“仪式感”,他又一次强化了党员身份,一定不能辜负这个称号。
家里又多了个党员,父亲更觉得“党员之家”名副其实了。我家有大点的事,或者村里有选举之类的事,父亲都要召开“家庭会议”,很有“仪式感”。每次家庭会议,父亲都会说:“党员要先发言表态。”所以我们的家庭会议,颇有些郑重的色彩,父亲是老党员,我是新党员,我们俩发言,其他人都会认真听。母亲经常说:“你们是党员嘛,觉悟高,啥事都听你们的。”妹妹羡慕地望着我说:“哥,我啥时候也能入党啊!”在家人看来,党员的话当然是最让人信服的。
那年,我得了第一个“优秀党员”证书,父亲把证书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每次他看到这个证书,都会从笑容里显露出无比的自豪。
如今,我们这个党员家庭,依旧保留很多“仪式感”,每年“七一”一定要重温入党誓词;有事情召开家庭会议,一定要尊重党员的意见;参与村里重要事情讨论,也时刻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父亲和我用这样的形式,提醒自己是一名党员。我们始终保持对党员身份的使命感和敬畏感,也会因此更加努力,更有担当,更讲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