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从前只觉得我们家的家风严谨、家教严格,后来我才知道,这一切不仅是因为公公是军人出身,还因为我们的曾祖父是一位税工烈士。”转眼间,进入国家税务总局招远市税务局工作已经9年,齐鑫晶对工作和家庭也有了新的感悟。
她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未想过自己距英烈如此之近。也许从那时候开始,我感到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仅要在工作中时刻牢记严谨从税,更要将‘诚真朴拙’的家风传承下去,将税工先烈忠诚于党、艰苦奋斗的红色烙印传承下去。”
一个特殊的年代,一段尘封的故事
2013年,怀着对一抹“税务蓝”的憧憬,齐鑫晶成了一名基层税务工作者。也是在这里,她第一次听到了“招远税工”的故事。
“听同事们说,我脚下的这片红色热土,不仅盛产黄金,更是山东进行红色革命最早的区域之一。有无数税工先烈曾在这里奋斗,不畏艰险、勇于牺牲,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积极参与到筹集黄金送交延安、送交党中央的重大任务之中,为彻底粉碎日寇和各种反动势力对延安、对党中央的经济封锁发挥了重要作用。”那时的齐鑫晶还没想到,这个听起来有些传奇色彩的故事,竟然就发生在自己的亲人身上。
2018年,在一次整理税史资料时,齐鑫晶意外地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李德进。“这是我丈夫的曾祖父,我从来没听家人说起,原来他是一位税工烈士。”那天下班后,齐鑫晶回到家,在她的反复询问下,公公才开了口。
那是1943年春节前夕,在部队改编前,曾祖父李德进回了趟家,临走前对曾祖母说:“我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你在家照顾好自己、父母和孩子,我现在做的事都是为了让大家尽早能过上好日子。”
“那是曾祖父参军后第一次回家,也是他最后一次回家。”齐鑫晶告诉记者,就在那一年,李德进作为北招税收中队的队员,在招远市蚕庄镇的一次战斗中牺牲了。“曾祖母带着两岁的孩子,靠贩鱼维持生计。一个缠足的小个子女人,挑着扁担从海边走到集市,每次需要走15公里,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齐鑫晶说,“曾祖母一生没有改嫁,在我心里,这就是她对曾祖父深深的爱和承诺。”
1981年,齐鑫晶的公公李学贵决定去当兵,他告诉齐鑫晶,因为曾祖父的牺牲,曾祖母已然把“当兵”和“危险”联系在了一起。但在她的心里,当兵更是为了报效祖国,是年轻人“应该做的事”。在送李学贵去当兵的时候,曾祖母只说了一句:“当兵就要有当兵的样子,在部队上好好干!”
听完曾祖父母的故事,齐鑫晶的心中有些激动,“要不是我参与了整理税史的工作,我可能都不知道曾祖父是一位税工烈士。”她告诉记者,“但我公公却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那个年代,每一个有良知的热血青年都会怀着一颗报国的赤子之心,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奉献一生,爷爷李德进只是做了那个时代的青年应该做的事。”
一个平凡的家庭,一种红色的传承
“我也是军人出身,虽然后来转业到税务系统,但是我依然牢记军人的使命就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你作为我们家新一代的税务干部,更应当严谨从税,将我们‘诚真朴拙’的家风传承下去,将老一代税工忠诚于党、艰苦奋斗的红色烙印传承下去。”公公的话在齐鑫晶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诚真朴拙”简简单单四个字,却蕴含着几代人传承的好家风——诚恳待人、求真务实、艰苦朴素、吃亏是福,她对这个平凡的小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齐鑫晶告诉记者,公公把军人的爱国情怀融进了生活中,即使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可他还是会说:“只要国家需要我,我还能上前线!”
“在他的影响下,我两岁的女儿不仅喜欢唱红歌、听革命故事,更在小小年纪就许下心愿,将来要去当兵,要去保家卫国。”齐鑫晶笑着说,“不过全家受触动最多的,肯定还是我。曾祖父是一名税工,公公军转后也进入税务系统,我自己也是一名税务工作者,在税务工作中传承税工先烈精神,是我必须承担的一份责任。”
面对各类烦琐的工作,齐鑫晶没有一丝抱怨或懈怠。“税收工作,一头连着‘政’,一头连着‘民’,无论是红色的税工先烈精神,还是‘诚真朴拙’的家风,都在时刻要求我,要做一枚‘绣花针’,将‘政’与‘民’紧紧地连在一起,在算准每一个数、报好每一张表、接好每一个电话、写好每一篇简报的过程中,想纳税人之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
齐鑫晶告诉记者,她也将继续在工作中继承和发扬红色税工精神,将每一项工作落实落细,确保各环节衔接顺畅、各税款精准退付,让纳税人切实享受到助企纾困的红利,用辛苦指数换取纳税人的幸福指数。
“此时此刻,我好像从身上的这抹‘税务蓝’中,看到了一丝鲜艳的‘革命红’。”齐鑫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