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创·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乡村振兴

女儿成功改进大棚油桃品质,庄稼“老把式”父亲感慨:

“种地还得靠新技术!”


    ■ 房德华 杜明涵

    今年39岁的梁付红是山东省郯城县胜利镇前房后村村民,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2012年返乡,跟着父亲种植大棚油桃。

    梁付红的父亲是个庄稼“老把式”,从2009年开始种植大棚油桃,可产量和质量一直上不去,种出的油桃个小、口感差,卖不上价。“父亲的种植方式太传统,我得想办法改变一下!”梁付红说。

    梁付红泡书店、跑科协,报名参加培训班,学习大棚油桃栽培技术。她采用生物治虫、蜜蜂授粉、水肥一体化、温湿度自动调控等科学技术进行种植和管理,经过几年摸索实践,油桃产量由2000公斤提高到2800公斤,而且产出的油桃个大、色泽好,味道脆甜,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梁付红成立郯城正航家庭农场,注册“郯希牌”商标,除了批发零售,她还开辟了网络销售渠道,把油桃卖到全国各地。今年,他们家种植的40亩大棚油桃纯收入20多万元。

    她父亲感慨地说:“种地老办法不行了,还得靠新技术。现在好了,女儿掌握了种植技术,销售又搞得好,我轻松了。”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