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专题 PDF版下载

版面: 专题

黑龙江省依托地域民俗优势,以绿色生态增收致富

白山黑水展新颜 绿水青山新画卷


    黑龙江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8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16年增长30.7%和51.2%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240余万户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黑龙江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连续两年位列国家优秀序列,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4.8%,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比2016年提高15.6个百分点

    今年,党的二十大将隆重召开。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7月起,本报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与“巾帼心向党 喜迎二十大”专版,聚焦新时代,突出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十年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全面展现各族各界妇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良好精神风貌,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巾帼伟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一曲悠扬的《乌苏里船歌》荡漾在初春的八岔村,干净整洁的村路两旁树木刚刚吐露新芽,粉嫩的花朵含苞待放,微风拂过摇曳生姿。

    八岔村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赫哲族乡,这个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望的村庄宛若一颗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边疆,一派渔歌荡漾、幸福祥和的景象。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曾以打鱼为生。上世纪末,由于渔业资源逐渐匮乏,国家安排赫哲族“弃船上岸”,通过种植和养殖,赫哲族人逐步改善了生活。尤其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众后,八岔村迎来了新的转机。赫哲族人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唱响了新时代的《乌苏里船歌》。

    日出东方,沐浴着第一缕朝阳,祖国的东北边疆璀璨迷人。像八岔村一样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与新时代交相辉映,东北民俗在黑土地的孕育下独具特色,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冰天雪地和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东北边疆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的历史性变革。

    发展特色产业 少数民族共同富裕

    走进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海珠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王海珠和姐妹们正在专注地创作鱼皮画,只见一张张鱼皮在赫哲族妇女手中被剪裁、粘贴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为了更好地推广赫哲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合作社理事长王海珠穿着赫哲族传统服饰通过手机直播,向全国的网友介绍鱼皮画的“前世今生”。

    2016年,随着八岔村旅游业的发展,在王海珠的倡议下,5名村民联合创办了海珠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游客来了之后,对赫哲族传统的手工艺品非常感兴趣。”王海珠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开展了鱼皮制作手工艺培训,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作为培训重点,培训成熟后直接参与合作社生产。王海珠介绍,目前合作社每年能培训当地手工艺学员50人,平均实现年销售营业额20万元以上,累计带动300户农户致富增收。赫哲族的传统文化也在合作社的蓬勃发展中得以有效传承。

    随着大地回暖,八岔村投资公司理事长尤浩又开始忙碌起来,鲜食玉米加工厂、鱼制品加工厂项目厂房正在村里如火如荼地建设。尤浩告诉记者,从前鱼制品加工厂是扶贫产业,在同江市内,脱贫前加工厂每年都能给贫困户分红2000余元。如今,老乡们过上了小康生活,鱼制品加工厂就成了村上的致富项目。尤浩信心满满地说:“今年加工厂将迁回村里,到时候咱村民们就业就更方便了。”

    地域优势 俄式风情独具特色

    毗邻俄罗斯的北红村是中国最北端的村庄,这里民风淳朴,风景如画。北红村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独特的俄罗斯民族风情,还有原汁原味的东北乡村特色吸引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游客。

    然而在几年前,北红村曾是省级贫困村。随着近年来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汇集到北红村,因地制宜地整合资源促振兴,北红村相继实现了生活“现代化”。便利的交通和生活的便捷,让这个祖国最北端的小村庄跨进了新时代。

    “我们村位于北极村和龙江第一湾之间,很多游客都会在北极村旅游之余到我们村住上一晚,感受俄罗斯民族风情。”北红村驻村第一书记史继友告诉记者,随着村子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业的发展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北红村里常住人口128户,其中俄罗斯后裔就多达119人,俄罗斯族的民俗风情成了北红村旅游最大的特色。

    “快进屋尝尝我们的俄式大列巴!”赵银华拿着刚出炉的俄式面包递给进店的顾客。赵银华是俄罗斯族后裔,从小跟着母亲学了一手烤制大列巴的手艺,自从村上来了游客,村上的俄式美食就成了网红打卡点。随着政府加大对北红村的投入,相继对主街进行了民族风情改造,打造了套娃广场、俄罗斯面包房、俄罗斯风情家庭宾馆等民族文化元素景点。“随着旅游产业发展,村民们自发成立了72家家庭宾馆。”史继友充满期待地说,今年7月江滨公园即将竣工,届时将迎来旅游小高峰。

    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得益彰

    昨夜刚下过一场春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丛林中泥泞湿滑,徐春梅走在丛林深处不禁打了个寒战。从一名普通的女孩到边境线上第一支女子巡护队队员,徐春梅和6个姐妹见证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老林区散发出的新活力。

    徐春梅和姐妹们从小在林区长大,他们中有“80后”,也有“90后”。2019年东北虎豹公园成立女子巡护队后,她们负责远红外相机维护、巡山清套、给野生动物补充饲料等工作,每天至少得走5~10公里的山路。虽然很苦很累,但看到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因为她们的努力获得更安全的生存环境,作为“林三代”的她们由衷地自豪。

    东宁市绥芬河国家湿地公园管护中心副主任李勇告诉记者,女子巡护队成立后,她们的细心周到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在她们的努力下,东宁林草局多次监测到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等珍稀野生动物。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交界处,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是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优质的森林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完整的生物链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每年实施文化旅游项目,发展东宁黑木耳、中草药种植项目。李勇告诉记者,今年中央财政加大投入,给国家公园周边9个村的木耳基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林场职工和周边的农户就业,产业发展后带动更多的人增收致富。

    搭乘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改革的“春风”,东宁市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加强森林抚育、资源监测生态管护工作,引导居民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开展特色种植和养殖,开办特色民宿,农家乐森林人家,让老百姓在国家公园建设当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让国家公园的金字招牌释放更多的红利,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