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创·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乡村振兴

学有所用办实事


    ■ 梁雪

    我在大学学的是蔬菜学专业,刚到村里我就想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为村里和村民做些事。一次走访蔬菜大棚,我向村民们提出种植蔬菜的建议,他们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我们都种了十几年地,还用得着你来教?”我耐着性子向他们解释,一些人仍然听不进去。我很是委屈。

    后来,村书记对我说:“你要先了解村民的所需所求,再和他们交流,不要着急让他们听你的。”听完村书记的话,我茅塞顿开。

    接下来,我对村内76栋蔬菜大棚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存在蔬菜品种单一、产量低、销量少等问题,而且秋冬时节部分大棚存在闲置情况。怎样才能提高农民收入,找出一条致富新路?我整理好调研材料,与村“两委”班子反复探讨,最终制定了一份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将番茄种植作为村里的设施农业推进项目。

    我引进了10余个番茄品种进行盆栽实验,最后发现碱地柿子性价比最高。村妇女主任支持我的想法,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将她所承包的大棚作为我的试验田。我为她制定了详细的种植方案,采用吊蔓栽培、雄蜂授粉、微生物菌剂灌根预防病害的栽培技术,保障番茄的产量和品质。今年元月,碱地柿子成熟,单栋大棚的产量达到2000余公斤,仅秋冬茬收入可达4万至5万元。村里的其他种植户看到后都很心动,表示要跟着我种番茄。这让我十分开心。

    接下来,我又思考如何把村里的农产品顺利销售出去,卖上好价钱。琢磨了几天后,我决定在销售渠道上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积极推动村里成立汤泉一品采摘园合作社,另一方面与村里有直播经验的“酸菜哥”反复沟通,采取“酸菜哥+番茄妹妹”的方式,通过直播带动农副产品销售。

    “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在村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悟。

    (作者为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汤岗子街道汤岗子村党委书记助理)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