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没有什么比衣服更能记录一个人的成长,物较人情长,到了最后,衣柜成了你的青春陈列柜。而每次有什么需要深呼吸才能过去的事情时,我都想回到卧室,挑一身我喜欢的衣服,然后再来应对。其实,衣服也是你的“盔甲”,那些见证了你成长的衣服,总有点善解人意的情分在,它们会庇护你一生顺遂的。
■ 倪一宁
记得上幼儿园时,有天傍晚我妈来接我,我坐在自行车后座跟她说:“妈妈,我今天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有一双袜口缀着蕾丝的袜子,我也想要。”我妈第二天真的去给我买了一双缀着白色蕾丝的小短袜。当时还是秋冬季节,正常人都是把袜子藏在裤子里的,可我为了炫耀袜子的蕾丝花边,硬是把袜子包在了裤脚处。
幼儿园的事儿如今我都忘得差不多了,唯独却记得这一桩。我怀疑所有人的小时候或者青春期,都会因为一双鞋、一条裙子打开过欲念的开关。而每个人的成长似乎也是一个鄙视链,30岁为房价而焦虑的你,看不起20岁时为情所困的自己;25岁不会再在朋友圈更新任何感情状况的你,看不起15岁时屁大点事儿都要写进“空间说说”里的自己。然而,我们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那些如今看不上的牌子里,也藏着一个当年一心想追慕时尚的自己;再后来更长大一些,对各个牌子有了自己的了解,就觉得衣服品牌也是有性格的。
在这个一切都可能共享的年代,有人提出了“共享衣柜”,就是你在App上看中了一件衣服,可以租用它三到五天然后再退还回去,这样只需付一笔租金就能过穿新衣的瘾。我虽然经常用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但还是很难真正去接受“共享衣柜”。我总觉得,一个人的衣服里,如果不藏着他一部分的灵魂,也至少会有某一段的经历附在上面。
也许没有什么比衣服更能记录一个人的成长,你或许会忘掉初恋的名字,你离开一家公司会删掉很多不再联系的旧同事……但是你整理衣柜的时候,看到泡泡袖的裙子,想起那年你刚上大学又水灵又傻气;看到那件大露背的裙子,想起跟谁约会时穿过;看到那件黑色小西装外套,想起自己第一次独立带项目,因为怕年轻不服众故意把老气的颜色往身上堆……
物较人情长,到了最后,衣柜成了你的青春陈列柜。你亲眼看到,这些年你一点点薪酬上涨,衣服买的质地越来越好;你也清晰看到,你购物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少,年轻时为了省钱可以货比三家,现在为了省事买来买去就那么几个牌子。
每次我感到绝望的时候,都会去商场里,那里有好闻的香水味道,有明亮的衬得人脸色好看的灯光,我手上拎着一条裙子,店员还在给我推荐另一条,用张爱玲的话说是:“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然后,绝望情绪便划上终止符,我停在了一条好看裙子带来的崭新希望里。的确,在我进入情绪低潮期而无法跟人倾诉时,总是会默默打开自己的衣柜,耐心地收拾一遍衣物,这几乎是在跟自己谈心的过程,也是我安抚自己的过程。
而每次有什么需要深呼吸才能过去的事情时,我都想回到卧室,挑一身我喜欢的衣服,然后再来应对。其实,衣服也是你的“盔甲”,那些见证了你成长的衣服,总有点善解人意的情分在,它们会庇护你一生顺遂的,我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