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刁雪萍
我老家在重庆永川松溉镇,是长江边上一个千年古镇。古镇北倚松子山,南滨长江水,古人称江水为“溉”,山水各取一字名日“松溉”。据清光绪《永川县志·舆地·山川》记载,“松子溉,邑之雄镇也”,镇上街巷阡陌,商号林立,自古就有“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盏明灯”之繁华。
今年暑期我与朋友相约回老家,以游客身份重新感受古镇风情。车先开到松溉乡下,看望族亲和老人,朋友提议当日在松溉镇住下。
黄昏的古镇游客不多,漫步临江街,遇上老邻居王大姐,她热情招呼我进门,家长里短地聊开了,她拿出家里四世同堂的照片,脸上荡漾着儿孙满堂的幸福……古镇的夜很静,窗外漆黑江面上有一两处零星灯火,那是航标灯。因为淞溉长江段河床很宽,江水湍急,江中还有一小岛叫中坝。
躺在床上翻看《松溉古镇》汇编,盘算着早起可以眺望滚滚长江东流、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结果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跑到江边,只见江雾弥漫,对面绵延的山峦丘陵影影绰绰,有几只白鹭在江面低飞。
没看到日出,回来时镇上已弥漫起烟火气。迎面遇见一个老人,他问我“哪里来的”,我说“你认识刁家的人吗”,老人说:“刁校长,我是他的学生……”他一连说出一堆我家亲戚的名字,距离顿时拉近了。
我邀老人家共进早餐,一碗干白饭,夹一块嫩豆花,沾上浸满木姜油香气的调料,边吃边聊那些古镇往事。吃完早饭我回到祖屋刁家大院所在地大阳沟古街,那里坐落着众多明清时代的古院落,刁家大院是典型的穿斗结构四合院建筑,是我家祖辈用他们的勤劳双手和智慧建造守护的家园。现在大院已归属很多业主,正大门已改成住房,进四合院得从旁边巷道进去,院内还搭建了很多偏房。幸好我见过90岁高龄的老父亲用水彩画展现他记忆中刁家大院的样子。
年少时读沈从文的《边城》,当时只觉得风景很美但离我很远,记得书的终句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如今再回老家松溉,突然就懂了《边城》里的伤感。如今我已年届退休,逐生叶落归根的念头,于是祈望修缮后的松溉古镇能像一个时代的万花筒,既能看得见祖辈们生活的场景,也容得下年轻人不安于闲适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