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若葵
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实施已一年有余,但家庭面临的托育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年轻父母的生育意愿。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全国有0~3岁婴幼儿4200万左右,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实际入托为5.5%左右。
近日,重庆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开展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和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其他省市也陆续出台了类似地方性政策措施。这些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部分家庭的育幼需求。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托育服务,主要是专门的托育机构、幼儿园和部分早教班,以民办为主。而与这一现实相悖的是,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的“城市家庭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调查”显示,76.8%的家长期望孩子能进入公办托育机构,理由是规范,有质量,收费较低。民众对科学、安全、高品质、价格亲民的托育服务的向往由此可见一斑。
显然,满足民众对优质托育的需求,推进公立幼儿园开办招收3岁以下儿童的托班、小小班进程必不可少,但要满足众多家庭的需求,走普惠化路线,“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是必由之路。
提数量、降价格、离家近
探索将普惠性托育机构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通过税费减免、专项补助、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民营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高校、社区等开办托育服务机构。尝试将0~3岁婴幼儿教育保育服务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畴;鼓励公益组织、社会团体等以公益基金、彩票等多种方式,对普惠性托育机构给予捐助,多渠道增加经费来源。多方合力,把各种形式的托育园、托班的数量提上去、价格降下来。
离家远也是阻碍普通家庭送0~3岁婴幼儿入托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立就近、就便的婴幼儿托育服务网络,能满足广大家长,特别是双职工家长和家庭老人的热切期望。这需要在园址选择上考虑更多点位、园所分布更为均衡。如此,有刚需的家长才能够放心地将婴幼儿送去入托,父母尤其是妈妈能安心工作,又不至于给家庭增加太多的经济负担。
专业化、师资硬、强质量
除了离家远和价格贵,家长们还担忧托育机构专业性、安全性缺乏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人习惯于把早教与托育混淆,但实际上二者有明显的差别。早教以儿童的早期教育为主,是对孩子的早期启蒙。而托育在儿童早期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还包括了生活照护、膳食营养、保育等多项内容。0~3岁是一个人生命初期快速成长的阶段,不同月龄、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发育、动作发展,心理包括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性格养成等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月龄、年龄的增长,孩子需要通过与成人适宜、良性的互动来实现各种社会性学习,这就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应该是懂养育、懂低幼儿童心理和教育的人。
拓宽0~3婴幼儿营养、保育、教育等各类从业人员培养渠道,在职业院校、高等院校开设早期教育和保育相关专业,设置3岁前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及3岁前教育技能等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加大对已有托育机构内教师的培训,建立各类从业人员的相关资质标准和资格准入制度,确保托育机构的质量强起来。
形式丰、选择多、服务好
0~3岁婴幼儿家庭在托育服务类型、年龄、内容等方面有不同需求,据此,丰富托育园、托儿所样式,按需供给。比如,开设全日班,时间通常是早8点到下午5点,在北京等大城市,也可延伸为早7点到晚7点,家长自由选择;针对少数常出差的夫妻可提供一周全托。半日班则能满足弹性工作的家长,或有祖辈部分帮忙的家庭的需求。而延时托管、计时托管、双休日托管、节假日托管等,则能解那些临时加班、工作特殊、遇突发事件、老人临时出远门等家庭的燃眉之急。另外,招收的婴幼儿年龄可从1.5岁向下延伸至6个月大,可分为1.5岁以下的托儿班、1.5~2岁的乳儿班、2~2.5岁的托小班、2.5~3岁的托大班;也可为2~3岁的孩子设置混龄班。在运营和管理模式上,逐渐形成公办、普惠民办、非普惠民办、企业园、高校园、机关园等多种形式的托育园所,为家庭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地应对三孩政策带来的入托压力,实现提升入托率,提振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