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我们哈萨克族姑娘出嫁时,母亲会提前给姑娘置办嫁妆,这些嫁妆大都是母亲亲手绣的衣物等各种生活用品,我就是从小跟母亲学的。”
日前,甘肃酒泉阿克塞县哈萨克居民巴迪哈这样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巴迪哈的家位于县城一隅的一个移民小区,这里是清一色的两层别墅。记者在巴迪哈的家里看到,屋内从奶茶壶上的护手垫到沙发上的靠枕、毯子,随处可见哈萨克民族特色的饰品,从巴迪哈口中得知,这些绣品都是出自她之手。
从牧民到创业致富带头人
“我的作品都是我自己创意、设计、自己绘图,手工制作出来的。”巴迪哈告诉记者。
巴迪哈目前是阿克塞县民族刺绣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阿克塞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巴迪哈的家以前在牧区,她曾是一名家庭主妇。20世纪90年代,巴迪哈一家搬到县城,操持家务之余巴迪哈也开始为县城里的手工艺品店制作绣品,因为有刺绣基础,又勤劳肯干,她的绣品受到了顾客的欢迎。
几年后,巴迪哈就开了自己的民族用品小店。2014年,借助全国妇联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项目的实施,巴迪哈贷到了5万元的妇女小额创业贷款,利用这笔贷款,巴迪哈的小店扩大了规模,并于当年成立了巴迪哈民族刺绣专业合作社。在县妇联及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合作社的生产规模、工艺生产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新的平台开阔了巴迪哈的视野,也带给她新的机遇。在县妇联的支持下,2016年,巴迪哈先后参加了兰洽会及全省陇原巧手作品展。2018年在敦煌文博会上,她带来了哈萨克族手工刺绣制品的旅游产品和民族特色产品;她还携带自己的作品赴哈萨克斯坦参加了文化交流活动等。这些活动一方面让巴迪哈增长了见识、交流了刺绣技术;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她的经营思路。
在阿克塞县民族风情园内,巴迪哈的刺绣手工艺品店里,从各类哈萨克族特色手工刺绣产品、旅游类产品到服装类产品,各种民族风味浓厚的手工编织作品琳琅满目。巴迪哈告诉记者,合作社目前注册申请了“塞上绣娘”品牌,为了拓宽销路,现在合作社实现了线下线上多渠道销售。
在自己获得发展的同时,巴迪哈还积极带动身边的妇女增收致富,她的合作社先后吸纳残疾人、低保户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妇女20名,让这些姐妹有了收入。现在的合作社,既是妇女们就业增收的基地,也是培训妇女们学习哈萨克族刺绣艺术、传承弘扬哈萨克民族刺绣文化的传习所。
从家庭妇女到创业致富带头人,巴迪哈不仅通过合作社效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在奋斗中实现了个人身份的转变。现在的巴迪哈不光每天忙活着刺绣合作社的生意,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同时也是妇联组织的“爱心妈妈”成员。2018年,巴迪哈被评为甘肃省陇原脱贫攻坚巾帼带头人。
“这些年,我经历过很多酸甜苦辣,如果没有国家的资金扶持和家人的支持,也没有我今天的成绩。特别是能够带动身边的妇女一起创业增收,传承民族文化,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巴迪哈说。
“最美”的幸福家庭
“我结婚的时候家里条件很差,母亲给我的嫁妆只有她亲手绣的一块羊毛毯。”巴迪哈至今还记得曾经生活的窘迫。
巴迪哈结婚的时候是20世纪80年代,丈夫哈布里巴合提家人口多,他有3个弟弟、6个妹妹,全家挤在一顶帐篷里。婚后不久,从部队复员的哈布里巴合提来到乡兽医站工作,夫妻俩搬到了乡上,一座土坯房就是他们的家。
那些年,作为长嫂的巴迪哈尽心尽力照顾着弟妹和家人。每顿她要做一大锅饭,一次做十几个大锅魁或是炸上一锅包尔萨克(哈萨克族的一种油炸面食),几天就吃完了。没有地方,就在一个大铁盆里给孩子们洗澡。每次到取水点要拉着架子车经过一道坡,丈夫不在家,弟妹们年龄小推不动,那段艰苦的日子让巴迪哈记忆深刻。
“妈妈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她孝敬长辈,关照弟妹,她在做人做事方面对我的影响很大,是我的榜样!”巴迪哈的女儿加纳尔古丽说。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哈布里巴合提被招工到县畜牧局工作,巴迪哈一家人搬出了原来的土坯房,举家迁移到县城生活。1998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阿克塞县老县城的居民整体搬迁到了现在的新县城,巴迪哈一家人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观。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巴迪哈也拿起绣针,重拾少女时的梦想,开启了一家人幸福的新生活。
前年,巴迪哈和丈夫通过置换补贴的方式购买了现在这所别墅。记者看到,两层别墅装饰一新,现代风格中带着浓浓的哈萨克民族色彩,别墅的房间除了客厅、餐厅,大部分房间都被布置成了卧室。
巴迪哈告诉记者:“我们家兄弟姐妹多,这样大家回来了,住起来方便。”
“我们有两个孩子,都是大学生,儿子现在在乌鲁木齐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已经在那边成了家。女儿是公务员,也有了自己的小家。”采访中巴迪哈和丈夫自豪地告诉记者。
从牧区到城市,从当初住帐篷、土坯房、砖房到现在的别墅,这是巴迪哈夫妇一家人奋斗的结果,也是十多年来阿克塞百姓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小康的一个缩影。2018年,巴迪哈的家庭被评为甘肃省最美家庭。
对巴迪哈而言,如今的她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但巴迪哈并没有满足,她还有着更远的追求。她告诉记者:“我的刺绣手艺是我们哈萨克族的传统技艺,我希望以后能做一些培训,让更多年轻人掌握这门技艺,让更多的妇女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