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我们老年人搞不明白手机扫码、登记,每次筛查都得带身份证,又麻烦又容易丢。咱社区想得多周到,有了这个胸卡,戴上咱就能去测核酸了。”天津朝阳里社区居民曾宪华笑着说,“一卡在手,老人无忧。”
天津市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苗苗组织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入户为辖区内近2000位老年人申领“大筛个人录入二维码”,并现场打印制作胸卡。
“社区工作是具体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摸准居民群众各种需求,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朝阳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视察时的殷殷嘱托一直鼓舞激励着苗苗和同事们。
3年来,朝阳里社区以人民为中心,依靠“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增强社区“红色服务引擎”,积极发挥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想群众之所想,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围绕群众最现实、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开展服务,为此,社区党委坚持每年年初进行“全覆盖居民问需调查问卷”,并定期组织召开“向群众汇报”会。通过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为居民提供“点单式”“定制式”的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将党与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中。截至目前,共解决居民房屋修缮、消除隐患、矛盾调解、为老服务等居民心愿共计2887件。
党旗一挥、一呼百应。朝阳里社区党委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将党小组建在楼门内,以“党员中心户”为骨干带领楼门志愿者激活“红色细胞”,以“红色网格”助推党组织工作。社区将市区下沉干部、在职党员编入网格内,通过“和平夜话”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和群众说得上话、交得上心。
与此同时,社区党委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党员群众的“阵地堡垒”、红色教育的“实践场所”、思想交流的“心灵港湾”、服务党群的“温馨家园”。近3年,社区党群中心共计举办为民服务活动986场、为群众办实事4917件。
朝阳里社区被誉为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多年来,社区将党建“红线”贯穿各项工作,形成“志愿+”,即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合力,引进共建单位志愿服务团队,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理念,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专业化志愿服务。
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从送煤、送菜、送炉具的“老三送”,到送岗位、送知识、送健康的“新三送”,再到送快乐、送品牌、送服务的“新新三送”,朝阳里社区志愿服务不断升级。“时代在变、社会在变、群众的需求在变,但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本色不变。”苗苗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