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下,信息技术已成为媒介赋权的重要路径。我国十分重视妇女对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利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全面提升妇女的媒介素养,提高妇女利用信息技术参与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女性网民数量逐年提升,女性参与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能力也有较大提升,但女性在信息技术领域仍面临着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进一步推动女性参与信息技术领域,需在制度监管和教育领域多方面着力。
■ 王琴
网络社会中,信息技术成为媒介赋权的重要路径。在国际社会,信息技术对妇女的赋权作用被广泛认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17个发展目标,其中目标5是“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儿童的权能”。这一目标的具体内容中特别指出“加强技术特别是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以增强妇女权能”。我国十分重视妇女对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利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关于妇女与环境领域的主要目标4提出,全面提升妇女的媒介素养,提高妇女利用信息技术参与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强调了女性在网络社会中参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重视网络参与的女性力量
这是一个由网络连接的世界。2021年底,全球上网人口49亿,约占全球人口的63%。我国的网络普及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22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10.32亿,占全国人口的73%。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女性网民数量逐年提升,当前男女网民的比例为51.5:48.5,和我国总人口的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女性参与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能力也有较大提升。《2021年抖音女性创作者画像洞察报告》指出,抖音平台中短视频创作的女性人数是男性的1.52倍,科技类作品中女性的创作量是男性的近两倍。《2021抖音女性数据报告》统计,女性用户在过去一年发布了5306万条关于女性工作的短视频,还有1320万女性通过抖音平台获得了直接收入。
第一,老年女性参与短视频创作,银发网络潮兴起。我国老年网民的数量不断提升,2020年初,我国50岁以上的网民比例为16.9%,到2022年初为26.8%,保持了持续增长。目前60岁以上老年网民数量为1.1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3.2%。银发人群成为女性网民主要增长来源,短视频凭借其直观生动、操作简便、参与性强等特点成为最受老人欢迎的传播形态。中老年女性越来越多的参与短视频创作,出现了一批银发网红。抖音平台50岁以上的女性创作者十分活跃,她们发布作品数量是女性创作者平均值的1.8倍,在各年龄段女性中排名第一。短视频是银发人群主要的网络参与平台,出现了一批如“时尚奶奶团”“煎饼奶奶”“撸铁奶奶”,分享美食制作的“潘姥姥”,科普物理知识的“吴姥姥”等老年女性网红。
第二,青年女性成为网络舆论中坚力量与重要发声主体。在网络舆论场,女性议题得到较多关注,青年女性在网络舆论中积极发声,争取妇女权益,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意识,《2020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指出,微博用户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其中“90”后和“00”后占比接近80%,女性用户占54.6%。今日头条的数据显示,女性创作者占比约40%,其中“80后”女性约40%,“90后”女性约37%。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18~24岁女性使用网络作为了解国内外事务主要途径的比例达91.2%。青年女性多为独生子女一代,成长过程得到家庭全力支持,既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也展现出更强的自信心。青年女性通过掌握信息技术参与网络文化,在网络传播中成为重要发声主体,积极倡导和推动妇女权益。
弥合网络社会的性别数字鸿沟
国际电信联盟报告《衡量数字化发展:2021年事实与数字》指出, 目前全球男性网络参与的比例为62%,而女性为57%。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性别差距更为明显。女性在信息技术领域面临着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领域的女性比例一直偏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女生在工程专业中占28%,在计算机信息专业中占40%,女性仅占全球科研人员中的三分之一。此外,一些人工智能复制和加深了性别歧视,女性基础劳动力很难进入数字化经济产业,传媒中缺乏优秀科技女性的榜样引领。由于经济和教育资源的不足,边远地区女性在接触信息技术方面依然处于弱势地位。我国十分重视弥合性别数字鸿沟。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 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中强调“在解决性别数字鸿沟等新挑战上有所作为”。《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关于妇女与教育领域的主要目标8提出:大力培养女性科技人才,提高女性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学生中的比例。
通过信息技术赋权女性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还需要社会企业机构等各方力量的支持。联合国妇女署《赋权予妇女原则》(Women’s Empowerment Principles, WEPs)旨在为企业提供赋权女性、推动性别平等的具体指导原则。这一原则是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目标的主要工具。《赋权予妇女原则》在中国得到积极响应。信息科技企业中,联想集团于2022“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妇女署WEPs全球签署企业成员,联想开展“紫领工程”,旨在培养科技领域具有实践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紫领”人才,同时帮助偏远地区的孩子尤其是女孩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也为未来的女性科技人才发展培养后备军。这些行动和倡导有利于弥合数字鸿沟,推进信息科技领域性别平等,实现对女性的赋权增能。
构建性别平等的网络文化环境
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和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对于妇女发展意义重大。推进女性参与信息技术,需在制度监管和教育领域多方面着力。
第一,完善文化传媒领域的网络监管与评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妇女与环境”,主要目标3提出:健全文化与传媒领域的性别平等评估和监管机制。针对这一目标,要加强媒体平台和网络传播的监管,完善传媒监测机制。要在管理制度中融入性别视角,将性别平等评估标准纳入我国的媒体监管制度和工作措施中,开展媒体监测和媒体内容评估,提升媒体人的性别意识。同时,吸纳社会性别专家参与传媒监测活动。使媒体在报道性别议题时有政策可依,有标准可循。鼓励媒体关注女性议题,宣传男女平等。强化媒体的舆论引导责任,要在媒体传播中树立信息科技领域的优秀女性榜样,形成激励效应。通过女科学家,女性技术专家等榜样力量,鼓励女性更多参与信息技术,树立在科学信息领域的学习信心。
第二,推广妇女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是弥合性别数字鸿沟,推进妇女参与信息技术的重要路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关于妇女与环境领域的策略措施指出:利用妇女之家、图书馆、网络课堂等开展面向妇女的媒介素养培训和指导,加强妇女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妇女对媒介信息选择、判断和有效利用的能力,推广媒介素养教育,要针对不同的女性群体,分层分类开展教育。女性群体包含了不同阶层、地域和年龄结构的人群,不同群体对媒介素养需求有不同重点。尤其是农村妇女、流动妇女、残障妇女、老年妇女等女性群体,要为她们开展针对性的媒介技能培训,通过强调参与和赋权的媒介素养教育使她们获得更多网络资源,掌握信息技术,充分享受数字社会发展带来的便利。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