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落泪,是因为一个游子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只有抑制不住的泪水才能抚平内心的无尽思乡之痛……
■ 张新文
爷爷和奶奶时常坐在门口,眼睛茫然地望着远方……他们在盼谁呢?
有年秋天,看青的孙爷爷老远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朝生产队的花生地移动,他冲那模糊的身影喊:“你是哪个‘小舅糕子’,这青天白日的胆敢来偷花生啊!”当他急匆匆但又脚步蹒跚地走近时,才看清蹲在地里双手摸着花生秧的模糊身影,不是别人,那人正是我的三叔。他一身军装,肩背军用包,见了孙爷爷起身、立正,给老人家行了个军礼!“瞧你这孩子,像断了线的风筝,咋这么些年跟咱张湖村失去联系呢?孩子,这里可是你的根啊!”
后来,孙爷爷领着我三叔进了村,据孙爷爷讲花生地里他落泪了,三叔也落泪了;孙爷爷叫三叔尝尝家乡花生的味道,三叔说啥也不肯,并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们军人不只是唱,我们关键是要做到。后来我想:花生地里孙爷爷落泪,是因为风烛残年的他,心里惦记着张湖村每一个走出去的孩子,特别是我当军人的三叔,那可是一个村子的荣耀啊!而三叔落泪,是因为一个游子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只有抑制不住的泪水才能抚平内心的无尽思乡之痛……
三叔那次回来,我的爷爷、奶奶就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奶奶和我的母亲整日在厨房忙着,那个年代除了自家菜园里的蔬菜,就是买几块豆腐凉拌,晚饭还是奢侈了几次,那就是一家人吃顿饺子。可是三叔对吃一点也不挑剔,他说:“梅干菜、酱豆子,在外面总是梦到就是吃不到,这次回家也算是不用做梦也能吃到了,瞧我多幸福啊!”三叔还说这么多年一直和家里没有联系,是因为工作和任务的需要,多亏了哥哥和嫂子照顾我们的父母大人……我那个一向木讷的父亲听了三叔表扬他的话,黑着脸只冒了一句话:“三弟,你说啥哩?”父亲的一句反问,一家人的心都被触动。大家分明都在偷偷地抹着眼泪,又佯装着啥事也没发生,一副很开心的样子。
三叔回来是探亲的,按我们那里的说法“探亲”就是找对象、娶媳妇。很多同龄的姑娘知道三叔回来了,总是想尽办法托人来说亲,那些日子我们家每天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也难怪,军人保家卫国,是最可爱的人,哪个姑娘不对军人情有独钟呢?有的姑娘偷看三叔威武霸气的走路姿势,甚至还私下里模仿起来。三叔在镜子前立正、整理军帽、衣领……那干净利落的动作,让人不由自主地对三叔投去敬佩和崇敬的目光。
那次探亲,三叔和邻村黄爷爷的三闺女黄淑芬好上了,黄淑芬高中毕业在家务农,人长得漂亮,心地善良,还有文化,他俩走到一起也很般配。由于三叔是个军人,何时才能回家那可是个未知数,爷爷和奶奶也明白,儿子是军人了,一切由国家说了算,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咱“小家”也得服从国家这个“大家”吧!很急躁的爷爷和奶奶,瞒着三叔亲自找到黄爷爷老两口,想立刻把婚事办了。老两口开始有些迟疑,想想又同意了。
三间草房,我们一家住在东间,中间一间是堂屋,待客的地方,我们那里也叫“客屋”,西间平时是放粮食和农具的,全家动手收拾一下,用面糊把土墙用报纸粘上,上面用芦苇做骨架两面糊上报纸,吊起来做扣棚,对方陪嫁的是小四件:桌子、板凳、箱子和洗脸盆……就这样,十里八村有名的漂亮姑娘,被我三叔娶回了家,成了我的三娘。
后来,三娘在村小学教书,而三叔回到了部队。再后来,三叔调到了南京的部队,即便离家近了,可是回家的机会还是很少,包括我爷爷、奶奶去世他都没能赶回来。只是有一次他归乡时,他跪在爷爷、奶奶坟前号啕大哭,十指深深地抠入坟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