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9月2日审议通过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这是专门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制定的“小切口”法律。这部法律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主任王爱立介绍,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总体上有以下特点:一是“快”,二是“防”,三是“准”。立法技术上是“小快灵”,体现“小切口”,对关键环节、主要制度作出规定。强化系统观念,立足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侧重前端防范。本法主要是按照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的要求,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发生的信息链、资金链、技术链、人员链等各环节,加强防范性制度措施建设,深入推进行业治理,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社会责任,变“亡羊补牢”为“未雨绸缪”,变重“打击”为“打防管控”并重。
从实践看,宣传教育防范是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重要举措。王爱立介绍,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有关制度作了针对性规定,有的也很具体和明确,目的是打造“全社会反诈”,切实提升防范效果。增强宣传的针对性、精准性,对老年人、青少年等易受害群体作出专门规定,规定反诈宣传教育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的“五进”活动。规定鼓励群众举报的奖励制度,动员社会力量防范打击。规定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企业建立预警劝阻系统,及时采取相应劝阻措施,将工作做在受害人上当受骗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