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景韵润
■ 实习生 甘贝妮
智能移动医院实现“上车即入院”、单孔手术机器人完好无损剥出鹌鹑蛋蛋壳、3分钟一站式神经诊断……8月31日—9月5日,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健康卫生服务展厅里,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看到到处充满着“健康蓝”,一系列新奇的健康“黑科技”全方位、多角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通过国际合作和融合发展,在健康卫生领域的创新水平及新成果、医疗服务创新能力和健康服务发展质量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作为本届服贸会9大专题板块之一,以“融创发展,共享健康”为主题的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坐落于北京首钢园区3号场馆,77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云集各路医疗卫生的知名企业和机构,涵盖公共卫生防疫、生物医药创新、数智医疗、智慧康养、传统医药等五大领域。当AI与医疗相遇,当汽车与医疗搭配,当影像与临床结合……各种新科技、新突破闪亮登场,多学科知识和技术交融汇聚在医疗卫生领域,让创新之力护佑全民健康,促进健康中国更好发展。
科技加持生殖健康,“卵巢组织冻存移植”保护女性生育力
走进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馆中心,北京市疾控中心和13家三级公立医院组成的公益展区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的标识尤为显眼。通过展板、多媒体影片、实物等形式,北京妇产医院集中展示了“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一站式产前诊断中心”“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检测试剂盒”等生殖健康领域的创新成果,体现了首都医疗机构的创新活力和崭新面貌。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教授也通过视频介绍了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对保护女性生殖力的重要作用,让人们更直观感受到妇产生殖领域新技术造福妇儿健康。
记者了解到,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是青春期前儿童及放化疗无法延迟的育龄女性唯一的生育力保护方法。一些患有癌症、肿瘤等恶性疾病的女性,在接受放化疗、骨髓移植过程中会影响卵巢功能,该技术能在患者卵巢受损前取出部分卵巢组织进行特殊处理,待患者疾病完全缓解后再复苏移植,在保留女性生育力的同时还可恢复卵巢内分泌功能。“目前北京妇产医院已完成400余例儿童及年轻女患者的卵巢组织冻存,开展了10例冻融卵巢组织移植,成功率100%。”展台工作人员杜娟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卵巢组织保护技术主要有冻卵和卵巢组织冻存移植。冻卵需要服用促排卵药物,让卵泡提前发育,再运用穿刺技术取出多个卵子,会存在药物刺激和感染风险。“与‘冻卵’相比,卵巢组织冻存技术无须采用大剂量药物治疗,可通过微创手术取出部分卵巢组织,储备量更多、安全系数更高。”杜娟说。
据了解,北京妇产医院阮祥燕团队早在2012年就创建了中国首个卵巢组织冻存库,2016年完成中国首例卵巢组织冻存移植,2020年实现中国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后首例自然妊娠,2021年诞生中国首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后健康活产婴儿,其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技术屡次填补我国空白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牵头制定了中国首部卵巢组织冻存移植指南。
早筛、早诊、早治,AI筛查系统助力抑郁症、孤独症的精准诊疗
在红云融通展区里,抑郁症测试体验项目排起了长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联合北京邮电大学模式识别实验室及相关机构共同研发的微表情抑郁症人工智能筛查系统、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与辅助诊断系统、脑图谱仪同步亮相。
“会有一瞬间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吗?”“没有。”“感到自己的精力下降,活动减慢?”“还好”……人工智能工程师陈东浩坐镇现场,一边向体验者提问,一边观察检测数据。体验者看着电脑前的镜头回答测试问题,屏幕上的红点锁定着嘴角、眼睛、眉毛等脸部位置监测微表情的变化。两分多钟的访谈一结束,陈东浩将电脑拍摄的视频进行处理,不到一分钟心理访谈报告就出来了。访谈结果为轻度,诊疗建议写着“您当前有轻度抑郁的倾向,建议放松心情、规范作息……”测试时长、抑郁程度、诊疗建议等结果清晰明了。
微表情抑郁症人工智能筛查系统内置心理筛查量表,当受试者对照量表回答问题时,高清视频将人脸面部肌肉的微小变化捕捉得一清二楚,人工智能技术在识别和分析微表情上严谨细致,虽然只是一瞬间的细小神态变化,就可为抑郁症诊断提供最真实、客观的依据。“微表情的变化是人眼难以观察的,通过大量微表情数据训练人工智能,能有效提升抑郁症的筛查效率。”陈东浩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精神类疾病的社会关注度很高,公众对疾病筛查、诊断的需求不断增长。记者了解到,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与辅助诊断系统可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开展快速精准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筛查及诊断,减少早期筛查时间和成本。脑图谱仪则能发现脑功能个体差异并绘制脑功能图谱,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干预。
医院“开”到家门口,“移动医院”让百姓就医更快捷方便
在一个个展厅之间,公益展区中央的一辆中巴车与众不同。记者走近一看,原来是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拿出了“看家本领”,把5G全场景智能应急救治系统——智能移动医院开到了展馆里。移动医院到底长啥样?又是怎么运作的?
记者好奇地走上中巴车,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放的尿常规检测仪、血常规检测仪等检测仪器,还有除颤仪等各种急救工具。在车厢最里面,急救担架和一排休息椅提供了急救空间。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汽车分为两个区域,前舱用于各种健康检查、远程医疗;后舱用于应急急救、应急转运。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功能多样,在5G技术支持下,车上的各种医疗设备可应用于常规检查,为医生提供诊疗依据;专家的建议也能实时传达,让患者可以远程就诊。
这种汽车与医院的搭配,让医疗服务更加灵活便捷,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安心就诊。此外,移动医院可预约、可移动、全天候运行的优势明显,应急调用范围非常广,还能应用到健康体检、核酸检测、社区巡诊、应急救治等多个场景,为大众提供多重健康保障。
据了解,服贸会期间,公益展区还开展了健康科普特色活动,27场健康科普讲座通过现场线上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大众宣传推广科学防护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
在整个健康专题展馆,记者处处都能感受到各大医院、参展机构对妇女、儿童、老人的关爱,AI科技对医疗领域的助力更让人欣喜震撼。从前期的疾病诊断、治疗时的全流程病情监控,到康复后的跟踪观察,AI与医疗卫生服务的深度融合,不仅为守护民众健康做出贡献,更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和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