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美·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美·什刹海

读课本忆学年


    ■ 张新文

    快开学的时候,我去了一趟新华书店,本来计划买几本新近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品读,却意外走到一个书柜前,买了几本《语文》课本,心里乐开了花。

    写作时间久了,总有认识或者不认识的家长们,把孩子的作文在网上传给我,并说,张老师到处发表文章,也给我们家孩子的作文指教一下吧!古有一字之师,那么一篇文章成师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为了“师”名,我就得知道孩子几年级了?就得知道孩子课本里读了哪些文章?正因如此,我才四处求助,寻找语文课本……

    没想到,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物却在书香飘逸处。记得我买的是人教版的《语文》课本,有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九年级上下册,之所以没有成套,是因为新华书店书架上也没有。

    书买回家,我依然像读书的时候,有模有样地在书的扉页写上自己名字,写上购书的年月日。现在的课本,无论从排版印刷,到书的内容插图,都要比我们那个时代好得多,内容也大变样,有很多都是第一次阅读,就如同结交了一个新朋友,读到学过的课文,恰似老友重逢,带着劲,读出声,甚至左手捧书,右手拍着文字,就像拍打着老友的肩膀,读着,读着,竟然把自己的泪水读了出来……这篇课文便是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站着喝酒,穿长衫,排出九文大钱,偷书不算“窃”,教孩子们茴香豆的“茴”字四种写法……这些都是孔乙己的特殊符号了。今天读起这篇文章,有丝丝的凉意自心底起,为孔乙己感到悲哀的同时,也很同情他。

    我读书的时候是在农村,学校教室不够用,就借用民房办学。小学的时候,早晨读书是要去学校读的,每人一个煤油灯,都是墨汁瓶洗刷干净,自己制作的简易灯,回家洗脸鼻腔里流出的鼻涕都是黑色的,但是,那时学习的劲头足,校长开大会说了,“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你们将来都是接班人啊!”这样一说,我们就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当接班人,没有文化知识哪里能行呢?所以,每个家长都支持着孩子的学习,我们也都用心地努力着,拼搏着,那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们把学到的知识,又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那时生产队劳动,父母如果有事不去上工,是要向队长写请假条的。那日母亲因为要淘洗麦子,晒干后去加工面粉,就不能参加队里的劳动,不劳动就得写请假条,吃晚饭的时候,不识字的父母犯难了。抽着烟袋的父亲,看着我在煤油灯下写作业,眼睛放着光,猛吸几口,烟袋里的火星通红,“就叫文娃写吧,俺家不是有识字的人嘛!”父亲很得意。母亲有些质疑,“孩子才读二年级啊?”那次我虽然为父母解决了难题,一张请假条却出现了四个错别字,比如“淘”和“涛”不分,居然把母亲的“刘”姓写成了“留”字,至今想起,都觉得很惭愧。那次队长来到我家,夸我学以致用,鼓励我不要因为错别字而气馁,临走的时候,他还送我一本《新华字典》,要我向这个不说话的老师请教,保准不会再有错别字啦!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每晚临睡觉的时候,我总要读一读《语文》里的文字,校园里的一幕幕是那么清晰、那么亲切,恍如昨日……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