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创业创新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业创新

从年轻人的“打卡圣地”、年增近千家,到行业性盈利低、服务趋同、疫情封控,三年爆发式发展后进入低谷期

付费自习室迎来“冷冬”


    自习室内景  李宇彤/摄

    随着运营中诸多问题浮现,大量店家正从自习室中撤退。据透露,目前自习室行业普遍盈利很低,真正能从中实现盈利的只是凤毛麟角。在协助打造学习型社会的道路上,自习室到底能扮演何种角色?

    ■ 杨昕怡 李宇彤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越发复杂化的外部环境给他们的就业增加了难度,考研、考证等自我提升等途径加入了更多人的计划日程。

    同时存在的是公共资源的紧缺。据艾媒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有3196座公共图书馆,平均每43.8万人共用一座图书馆。于是,自习室这一模式便盯上了这些溢出的自习需求,开始崭露头角。

    据智研前瞻产业研究院披露的《2022-2028年中国付费自习室行业调查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2019年,全国新增付费自习室近千家。到2020年上半年,全国付费自习室数量已突破千家,其中沈阳以137家位居全国首位,其次为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

    但爆发式的增长之后,自习室生存现状却并不乐观。2019年被誉为付费自习室“元年”。但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它仍是一个陌生事物。此外,随着运营中诸多的问题浮现,大量店家正选择从这片战场中撤退。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自习室行业普遍盈利很低,真正能从这个项目中实现高额盈利的只是凤毛麟角。

    那么,自习室能否抓住学习热成为一个朝阳行业?如何能在与同类替代品之间取得竞争优势?店铺之间如何做出差异化呢?

    自习室是卖“空间”还是卖“气氛”?

    笔者在位于北京常营地区的一家自习室发现,这是一间“自助式”空间。消费者可以从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购买“学习卡”,预约时间和座位,再到进门入座开灯,整个流程不需要店家在场。

    自习室里铺有地毯,桌子两侧竖有很高的挡板,人们尽可能降低自己活动的音量,以免相互影响。此外,许多自习室都会按照消费者需求,设置不同的空间。按光线区分“黑匣子”和“阳光房”,从对声音的限制上有“静音区”和“键鼠区”。此外,在这样的付费自习室中,冰箱、饮水机、微波炉一应俱全。许多店家还贴心地准备了零食、咖啡,甚至还有学习用品、充电器等。

    在收费方面,目前北京的付费自习室每小时的价格基本在10元左右。在美团大众点评等APP上,用户也可以买自习室的月卡、年卡等等,核算到每一天的开销也需要30~50元。

    不算便宜的费用仍吸引一些消费者的理由,除了自习室完善的环境,或许还有自习室的学习气氛。

    阿莘(化名)是在今年4月份第一次走进自习室的大门的。“到这边的第一感受就是学习气氛很浓厚,大家都在学习,你就会被带动不怎么去看手机。”

    “在家效率很低,老想拿起手机看看。图书馆离家里太远了,咖啡厅的桌子适合学习的又比较少,而且没有充电的地方,光线也不一定很好,上洗手间也没人帮你看包。”在体验过一次之后,阿莘马上决定买一张月卡,并且一周有四五天到自习室报到。

    像阿莘一样想要寻求一处真正适合学习的场所的用户不在少数,在小红书上搜索关键词“自习室”,能得到67w+篇笔记。其中有学习类博主的自习室vlog,也有一般消费者分享的学习体验,当然也有只为寻找一个安静惬意第三空间的用户。

    入场易,盈利难

    2019年被称为中国共享自习室“元年”,带着“get韩剧同款”和“自律”的标签,各类自习室一度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圣地”。这一年里,付费自习室在全国新增了近千家——只需要合适的场地和“买了座椅就能营业”的说法吸引了很多入场者。那段时间,每过一两个星期就能看见新的自习室出现。

    竹川是在今年年初接手了位于北京常营和五道口的两家自习室,她表示,付费自习室大多接纳的是地理位置接近的顾客,同时经营两家自习室后她发现,即使同在北京,不同城区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有差别。

    “当你开一家店和开两家店乃至更大规模化经营的时候,你的经营思路和理念就完全不一样了。”她说,“一方面是管理的问题,二是需求的问题。当需求太多,管理跟不上的时候,客户也会流失。当供应太多,但是没有那么多需求,竞争又很激烈的时候还会流失,所以这就是一个平衡的问题。”

    此外,自习室的生意有淡旺季之分。考试季爆满,平时日子又空得不见人影。要是开在学校附近的自习室,更是有假期和上学日的明显区别。

    共享自习室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更深入人心的替代品们。图书馆尽管资源紧俏,距离较远,但仍是学习者们的首选。咖啡厅纵然有一定的噪音问题,但对一部分学习者造成的干扰并不大。也有新入局的线上自习室,争夺这片学习者市场。

    自习室靠什么“过冬”

    今年对于经营自习室的商家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多地疫情封控不断,自习室也一度被叫停。除了这段时间不营业带来的固定成本的损失,也有经营者表示,一段时间的停业对消费能力的损伤更是不可逆。

    但是许多自习室从业者仍然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身的行业。他们相信,在竞争压力的驱动下,一个学习型社会还会继续加速。

    据《2021年中国付费自习室行业发展现状与消费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前往自习室消费的用户有48.6%是做求职准备,45.1%是为了日常学习或工作,42.2%为了上网课或写论文。

    “付费自习室的走红,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基于当前这种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趋势,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部分。”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鉴于遭人诟病的自习室差异化小、服务趋同的问题,目前许多自习室也在寻求转型的方向。比如,自习室和图书馆联合打造迷你图书馆,和咖啡甚至瑜伽冥想等运动结合加强其休闲性质,是目前自习室的一些通常做法。

    针对自习室增加配套服务打差异化的现状,江瀚也提示道:“其实你要看消费者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休闲的话,有更多的瑜伽馆、咖啡厅,为什么要去自习室休闲?如果自习室纯粹是为了学习中能兼顾放松的话,可能就不能主打休闲。所以在这方面要对认清其商业模式的核心。”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自习室确实无法吸引更多的用户买单。那么,是进一步提升自习室体验,还是打造形式各异的“自习室+”?在协助打造学习型社会的道路上,自习室到底能扮演何种角色?这还需要从业者再思考。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