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的话 /
凝心聚力擘画复兴新蓝图,团结奋进创造历史新伟业。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大会期间,本报派出多路记者深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田间地头、社区街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与基层干部群众一起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共度二十大时光。
即日起,本报推出“二十大时光”栏目,连续刊发记者采写的系列稿件,聚焦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生动场景,全面反映社会各界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热烈反响,全景展现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和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心。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峰
千山竞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棠村,在几声公鸡啼鸣中迎来金秋的清晨。
10月16日一大早,古棠小学校门敞开,校园小广播再次响起欢畅的旋律。
“今天是星期天,孩子们没有来校,我们借用这里集体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南宁市团委派驻古棠村的第一书记周理声如洪钟地说道,“大家收看大会时,仔细看看有没有潘支书的画面。”
古棠村地处喀斯特大石山区,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2017年8月,曾为村医的潘晓梅高票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带领瑶乡人民摆脱了贫困,踏上了乡村振兴之路。今年,潘晓梅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要的!要的!”身着民族节日盛装、陆续赶来的古棠村党员干部群众大声应答。大家都期待着,能在电视直播里捕捉到古棠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潘晓梅的镜头。
“潘书记,好干部啊!她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解决我们的生活所需,现在她到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向党汇报我们的幸福生活哩。”尽管腿脚不便,71岁的瑶族老党员蓝廷康依然坚持慢步走到学校操场,还没坐定,就拉着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我是退伍老兵,每年产业奖补、残疾人生活补贴、过节慰问金,一样不少……”
时间很快来到9时45分。70寸大电视前,坐满了身穿五颜六色民族服装的党员干部及村民。古棠村聚居着来自壮、瑶、汉3个民族12种姓氏的居民,各民族村民和谐共处、团结美满。
此时,村妇联主席蓝日娜带领七八个“桂姐姐宣讲队”成员走到台前,暖场的“剪刀山歌”唱起来:“生活奔小康,建美好家乡,全靠党英明。”
马山素有“歌海”之称,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剪刀山歌”,源于古棠村的民俗文化传统,通过特定的韵律编写法编唱,生动活泼、朗朗上口。蓝日娜解释:“山歌大意就是,中国共产党伟大英明,带领大家建设美好家乡,开创幸福小康路。” 在党组织、党员先锋的有力带领下,古棠村闯出了适合村情民情的发展新路,脱贫致富奔小康,各族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中国共产党。
10时整,万众瞩目的党的二十大隆重开幕。“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字字铿锵、掷地有声,会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收看直播的古棠村现场也同步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传递出民心之所向,宣示着迈向新征程的豪情壮志。
在收看直播的近百名党员干部群众当中,钟文清只是普通的一员,今天的他万分激动。三年前,钟文清带着妻儿来到古棠村投资开办肉牛养殖场,养殖场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当地玉米、草料等产业的发展,他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牛老板”。“报告中提到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要努力奋斗,把养殖产业做得更好。”钟文清说。
在马山县城定居的潘晓梅姐姐潘晓红也起了个大早,匆匆赶回古棠小学,“抢占”了集中收看的前排座椅。
潘晓红告诉记者,妹妹很能干,“晓梅在古棠村长大,深爱着家乡,她能当上村党总支书记,去北京参加党的二十大,我为她感到自豪。”
今年7月,两名刚大学毕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分配到古棠村委工作,徐道彬便是其中的一位。他说,“通过观看大会直播,我感触很深,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一名扎根农村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我将从中汲取力量,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更高的责任感,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绽放自己的青春力量,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一旁的周理表示,“总书记的报告让我们干劲十足,我会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以更实际的举措、更高的标准推进古棠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