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 林静 李菁雯
扶弱济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做好困难群众的民生帮扶工作,实现“弱有所扶”,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困难群众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十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制度性保障,实现了对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十年来,基本民生保障标准不断提高,2012年—2021年全国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长了1.2倍和2.1倍。
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制度性保障
“我老公以前也买彩票,他每次买的不多,一般也就2块钱。那时候万万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会得到彩票公益金的资助。”身患右乳浸润性癌的吴女士感慨道。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全国妇联2011年设立了“贫困母亲‘两癌’(宫颈癌和乳腺癌)救助专项基金”,实施“农村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2021年,“农村贫困母亲‘两癌’救助”项目调整为“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项目。
截至2020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累计投入19.10亿元,18.96万名农村“两癌”贫困患病妇女受到救助。全国妇联在公布的2022年部门预算中,将使用2.86亿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开展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项目,很多像吴女士一样的低收入“两癌”患病妇女将受到资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千方百计“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基本建成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助体系。千千万万和吴女士一样的困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4680多万困难群众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全年实施临时救助1198.6万人次。十年来,全国各级财政累计支出基本生活救助资金2.04万亿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制度性保障。一项项暖心政策,犹如冬日里的暖阳点亮了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打赢脱贫攻坚战 巩固脱贫成果
“每个月都能领到低保金,元旦春节还有过节费,去年还发了9个月的临时性价格补贴。”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新港街道利嘉城社区低保户林瑜(化名)愁容渐展。
林瑜是一名遗传性舞蹈症患者,因为疾病缠身没法工作,女儿刚入小学,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退休金接济。2019年7月,台江区救助协理员在巡访中了解到林瑜的家庭困难后,立即为其办理了低保。该家庭至今合计领取各类救助金、慰问金6万多元,并于2020年成功申请到了晋安区65.7平方米的公租房。
“福建在全国先行探索低保救助从‘收入型贫困’向‘支出型贫困’延伸,提出‘刚性支出扣除、就业收入扣减、重病重残单人保’等举措。”福建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魏金鲜说。2021年,福建省修订《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范》,适度扩大救助范围,提出对生活困难的重度残疾人和支出型困难人口、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失能失智老年人单人纳保,进一步强化低保制度兜底功能。
从福建到全国,在脱贫攻坚期内我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了低保或者特困供养,占全部脱贫人口的19.6%。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民政部继续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将277万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纳入低保或者特困供养,巩固了脱贫成果。
实现了对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就可以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我国已经基本建成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该平台归集了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基本信息,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4%。未来还会健全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救助帮扶,使各项救助政策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社会救助更具包容性、便利性、精准性
23岁的小诗家住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自12岁成为孤儿,她就一直在社区帮助下生活。2021年,小诗大专毕业,顺利找到了工作。但初入社会的她难免陷入迷茫和彷徨。这时,“社区救助顾问”张瑾找到了小诗,帮她申请了“低保渐退”,让小诗迈入社会的过渡更稳定、更安心。
“社区救助顾问”制度是2020年上海全面推行的一项制度,致力于帮助困难群众及时知晓和获得救助政策,主动发现和精准救助“沉默”的极少数困难群众。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有两个法规文件对社会救助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个是2014年颁布施行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另一个就是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大大增强了社会救助的包容性、可及性、便利性和精准性。
“低保实行了‘单人保’,将按户保和按人保结合起来,使低保制度更有温度;特困放宽了认定条件,规范了无劳动能力的认定方法,将制度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到18周岁;临时救助制度实施了小金额先行救助,突出了救急解难功能。”刘喜堂说,政策制度更加合理,对申请救助的家庭经济状况核算也更为科学。调整优化家庭收入财产认定方法,进一步健全了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放宽了在保人员经济状况复核频次等。
十年来,我国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把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为他们托起了“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