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乐活主张 PDF版下载

版面: 乐活主张

让劳动以更有趣的方式打开


    “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喂马劈柴,做饭种菜。”劳动教育是所有孩子成长的必修课,从小在劳动中培养起的自立精神、探索习惯与合作能力,必会在孩子们走向社会之时结出丰盈的果实。

    ■ 杜梨

    挑水接力、双轮车运粮、泡沫板插秧、剥玉米比拼……近日在某中学一场“农耕运动会”上,一系列比赛项目模拟了农作物从播种到丰收的全过程,学生们玩得尽兴也受教良多。

    “农耕运动会”妙在寓教于乐。“农耕运动会”将农耕劳动创造性融入运动之中,形式新颖且内容硬核,这些运动体验高度还原农耕劳作,让大部分此前“五谷不分”的城市孩子们真切感受到“锄禾日当午”的辛劳。比如插秧,看着东倒西歪、疏密不一的秧苗,不少同学直呼“太难”。而在同学们比拼之后,学校还邀请农场师傅授课,让学生们更深理解了农耕的基本常识与苦乐酸甜。

    劳动可贵,学以成人。“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不只关乎技能养成,更涉及价值涵养。今年秋季新学期,中小学开始实施《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传递了“双减”背景下加强劳动教育的鲜明信号。两个多月来,许多中小学校都在大力探索劳动教育的多元形式,有的择一片空地种植农作物,引导学生参与耕种,让劳动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过程”;有的要求学生勤做日常家务,从简单的收纳整理到相对复杂的烹饪洗衣,让孩子习得自理自立。而这种别出心裁的“农耕运动会”更生动说明:丰富劳动教育的“打开方式”,关键要尊重劳动规律,善于运用巧思将身边资源最大限度盘活起来。

    “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不可否认,如今不少家长总喜欢包办代劳,以“宠爱”之名“剥夺”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机会。如今劳动教育的回归是难得的契机,家长们要多多言传身教,鼓励孩子们参与家务、学会自理。而有条件的街道社区、企业公司等,也不妨多组织集体劳动、开放实践场所。劳动教育的课堂不应仅局限在学校,更要蕴于广阔的生活中,期待社会各方共同发力、拿出实招,在孩子心中埋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种子,积极营造热爱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从今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喂马劈柴,做饭种菜。”劳动教育是所有孩子成长的必修课,从小在劳动中培养起的自立精神、探索习惯与合作能力,必会在孩子们走向社会之时结出丰盈的果实。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