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创·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乡村振兴

“文化村长”让文化扎根在乡


    代钦塔拉嘎查“文化村长”呼斯楞一行和村民一起表演节目。苑晓睿/摄

    “文化村长”服务、吸引、带动农牧民妇女参与文艺文化活动。

    白春喜/摄

    内蒙古科右中旗选派文艺人才走进乡村,化身“文化村长”,手把手指导村民参与文艺文化活动,让他们从演出的看客变成舞台的主角。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 周新育

    125名文艺人才化身“文化村长”

    “我们的美好生活”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暨“文化村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行动观摩会日前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代钦塔拉嘎查启动,内蒙古音协副主席、著名青年歌唱家呼斯楞再次来到这里。和以往不同,这一次,他是以代钦塔拉嘎查“文化村长”的身份来“摸家底”的。

    听说呼斯楞来了,还要教大家唱歌,牧民们纷纷赶来,一睹这位家喻户晓歌唱家的风采。在嘎查活动室,呼斯楞碰见一群孩子在书法家课堂上写字、画画。一番交流后,他与“最美组合”成员邀请孩子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天真的笑容和嘎查群众质朴的热情感染了呼斯楞,他计划开展艺术教育帮扶,为科右中旗的农牧民学习音乐知识提供平台、搭建桥梁。

    在科右中旗,像呼斯楞这样活跃在农牧民身边的“文化村长”还有不少。在好腰苏木镇,旗书法协会主席道力格艳带领农牧民学习蒙古文书法,墨香浸润整个花灯嘎查;科右中旗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包天鹰的摄影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如今他要把摄影技巧教给金星嘎查的百姓。

    据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了解,今年以来,科右中旗聚焦乡村文化振兴和“两个打造”重点任务,选派了125名文艺人才走进乡村,化身“文化村长”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吸引、带动农牧民群众参与文艺文化活动,激发乡村文艺活力,助力农牧民精神文化需求,从传统的“文化下乡”转变为将文化“扎根在乡”。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气质”“颜值”双提升

    面对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谁来担任“文化村长”?科右中旗文联主席达喜介绍说,依托自治区、兴安盟和旗三级文艺资源,旗文联遴选出一批讲政治、懂理论、爱基层、能担当、乐奉献的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爱好者,他们以“点对点”的方式,深入12个苏木镇90余个嘎查村开展文化服务活动,围绕理论宣讲、墙体绘画、文艺辅导、村歌创作、书法培训等文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传帮带,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各级文联、文艺家协会和文艺志愿服务组织的力量,以文化人、以艺通心。

    “95后”刘丽,是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的“文化村长”。身为基层干部的她爱好写作,是兴安盟作家协会会员。巴彦敖包嘎查是全国文明村镇,更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秀丽风景的旅游度假村。这位年轻的“文化村长”上任后,走村入户为嘎查撰写村赋,和村民一起创作快板、三句半等文艺节目,还组织志愿者绘制文化墙,致力要让嘎查“气质”“颜值”双提升。

    “海老师,上次您帮我们排练的舞蹈,入选旗里的‘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示范展演啦!”科右中旗杜尔基镇巴彦乌拉嘎查的王宏兰正和“文化村长”海鸽分享自己的喜悦。

    巴彦乌拉嘎查的“文化村长”海鸽是旗舞蹈协会主席,也是乌兰牧骑的舞蹈骨干,自从海村长的舞蹈班开课后,闻讯而来的村民瞬间从“粉丝”变“学生”,都要和海村长学跳舞。就这样,在“文化村长”手把手指导下,村民们逐步从演出的看客变成舞台的主角。

    从“学文化”到“用文化”,观众变主角

    “自从有了文化村长,嘎查里的文化氛围浓厚了,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多了,矛盾纠纷也少了,还增加了许多优秀的文艺骨干。”科右中旗杜尔基镇巴彦乌拉嘎查党支部书记曹青海对这一变化格外有感触。

    近日,呼斯楞被评为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最美文艺志愿者,与此同时,在呼斯楞的倾情出演和指导下,科右中旗代钦塔拉文旅形象宣传片火爆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兴安岭上兴安盟,我们的五角枫已然成为兴安盟最响亮的文旅招牌。”每每提起,代钦塔拉嘎查的村民都掩不住自豪。

    如今,在“文化村长”的带动下,科右中旗嘎查村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农牧民逐步从“学文化”到“用文化”,从“当观众”变成“当主角”。科右中旗文联主席达喜认为,“文化村长”在融洽邻里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推进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步成为繁荣乡村文艺、助力文化振兴的领航员。接下来,科右中旗将进一步聚焦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统筹文艺资源,为“文化村长”赋权,增进“文化村长”与群众之间的黏性,不断浓厚乡村文化氛围,更好助力乡村振兴、百姓共富。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